最近,绍兴诸暨市枫桥镇新泽湖村连片葡萄园迎来丰收。这片占地百亩的数字化葡萄基地,市场潜力巨大。今天的《“六战攻坚”一线蹲点》专栏,一起来看:
上午,在诸暨市枫桥镇新泽湖村的葡萄种植区,记者看到,10万平方米的数字化联动大棚蔚为壮观,智能通风系统、臭氧杀菌设备、水肥一体化装置等高科技设备一应俱全。葡萄大棚里,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摘、分拣、包装。
基地主栽的两个葡萄品种——BK无核和阳光玫瑰,因口感甜美、品质优良,刚刚上市便供不应求。
诸暨鸣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顾浩峰:今年,我们这里处于初挂果期,但产量基本在1000斤以内。目前不管市场反馈也好,还是发出去试吃也好,都觉得这品种未来销路不成问题的。
这个总投资5200万元的农业项目,从起步就带有鲜明的科技印记。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中心,技术人员可依据数据调整种植策略,确保葡萄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鸣劳农业选择落地枫桥,看中的是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枫桥经验”带来的社会治理优势。
枫桥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蒋洲洋:引进鸣劳农业,是推动我们产业振兴、实现强村富民的关键一步。我们为为企业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包括土地流转、审批办理、基础设施配套等,目的是让好项目在枫桥扎好根、结好果。
葡萄基地的建成,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还为村民带来租金、工资等多重收入。
新择湖村党委书记王浩坤:土地流转租金直接让村民多了一笔收入,村民在基地打工每月也能多赚好几千。村集体经济从流转土地服务中获得不少收益,村里开展公益事宜、办实事也更有底气。过去的闲田,如今变成忙田,金田。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一共富模式还打破了村域界限。枫一社区和霞朗桥村分别出资100万元,以村集体名义入股葡萄项目,每年享受分红。如今,企业又在霞朗桥村启动共富果蔬基地项目,投资800万元建设30亩现代化大棚。这种跨村投资、利益共享的模式,让乡村振兴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作战,让相关村实现了资源共享、集体增收。
霞朗桥村党委书记 魏燕萍:这种跨村投资,利益共享的模式,让我们村也有一个棵共富树,实现了资源共享,集体增收。
据悉,民劳农业计划未来三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大至300亩,并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和果品深加工生产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枫桥镇正将这一模式推广至水产养殖、乡村旅游等领域,打造多元共富产业矩阵。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樊冯飞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