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市上虞区永和镇三桥村“四方月谈”议事现场,镇干部与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围坐一圈,聚焦杭甬运河永和联甬临港产业区建设中的民生难点、堵点,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倾听诉求、共商对策,让项目推进与民生保障同频共振。
作为永和镇重点打造的经济增长极,占地500亩的杭甬运河永和联甬临港产业区承载着区域发展的新期待。该项目以“水运+公路”多式联运为核心,计划打造覆盖甬绍、辐射华东的港口枢纽,构建“前港后市”两期发展格局,并配套建设集采集散物流中心、新能源智能船舶制造基地、绿色金属加工及交易平台三大后方产业区块。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推动传统水运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更将为永和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成为拉动产业升级、带动就业增收的“新引擎”。
随着项目开工建设,施工与民生需求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工程车夜间进出频繁,噪音影响家人休息”“村口减速带被工程车压坏,裸露的钢钉已经扎破好几辆电瓶车轮胎”……座谈会上,代表们既认可项目对村庄乃至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坦诚提出了噪音扰民、扬尘防控、交通安全等实际问题,字里行间都是对“项目建好、生活更好”的期盼。
“群众的诉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在认真听取各方反馈后,镇主要领导当场与企业负责人逐条梳理问题、商讨解决方案,明确会后将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实地勘察,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把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既要让项目跑得快,更要让群众过得舒心。”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四方月谈”搭建政企民沟通桥梁,正是为了在项目推进中找准“发展”与“民生”的平衡点。
此次借助“四方月谈”常态化议事机制破解项目难题,是永和镇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和鸣1+7”党建品牌建设,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落地的创新实践。重大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领域广,易与群众日常生活产生交集,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永和镇充分发挥“四方月谈”常态化议事机制接地气、聚民心的优势,依托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扎根基层的特点,精准捕捉项目建设中的民生诉求,既为企业扫清施工障碍,也让群众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真正实现项目建设“提速”与民生幸福“加码”的相辅相成。
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更是高质量发展的 “强引擎”。今年以来,永和镇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全周期服务”为抓手,为重点项目落地保驾护航。该镇对每一个项目都落实服务专员,细化分解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提前介入可研、能评、规划、设计等工作,实现“一对一”业务辅导,指导项目单位高质量编制申报材料。此外,根据企业需求,畅通“绿色通道”快速审批,做到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材料齐全的,当场或当日办结;对提交材料尚不完备的,容缺受理,先行进入审批程序,为企服务的“永和速度”不断刷新,赢得投资者广泛认可。
截至目前,永和镇重点项目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总投资1.2亿元的商贸综合体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浙江安东尼奥科建有限公司年产78.5万套环保智能安全防护产品建设项目均已顺利开工;新能源船舶项目实现“签约即开工”,目前已斩获订单47艘,总产值超2.8亿元。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李志清 通讯员 沈嘉玲 陈谢劼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