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9月3日,嵊州市浦口中学、仙岩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园里歌声嘹亮。嵊州市文化特派员金晓丹、王敏正在给学生们上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大家知道吗?这首《渔光曲》的作者,就来自我们嵊州城关镇,他叫任光,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更是一位拿音符当子弹的抗战勇士。”课堂上,金晓丹向学生们讲述了任光的英勇事迹以及《渔光曲》的创作背景。王敏老师则动情地讲述了任光如何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用音乐作为武器,创作出《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的故事。“任光先生的音乐,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时代的号角和民族的心声。”王敏老师说道。
在金晓丹、王敏的带领下,学生们挺直腰背,逐句学唱《渔光曲》。金晓丹时不时轻声纠正气息:“这里要像海浪轻轻托着船,再柔和些,想想任光先生看到的渔民,把这份共情唱出来。”经过老师的悉心教导,不同的音色逐渐汇聚成整齐的旋律,饱含深情的歌声在教室里久久回荡。随后,两地学校组织学生集中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采访中,金晓丹老师表示:“今天是‘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日子。把英烈故事藏进歌声里,让红色基因在旋律中传递,是这节课最大的意义。”;“文化特派员的工作就是要发挥好自身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在基层传播优秀文化和精神力量。用红色旋律为青少年注入昂扬的精神力量,指引他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砥砺前行,我觉得十分有意义。”王敏老师对记者说。
“通过学唱《渔光曲》,仿佛触摸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脉搏,感受到了先辈们的热血与情怀和他们身上的抗战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有责任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参与活动的徐哲凯同学感慨说道。
仙岩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裘怀锋表示,将“开学第一课”与重大纪念日相结合,并引入文化特派员教授革命歌曲这种形式,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尝试,它超越了书本的局限,通过艺术的情感冲击力,让历史变得可感可知,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深植于学生心田。
如今,嵊州的街头巷尾仍能听到《渔光曲》的旋律,而这特殊的音乐课,让更多孩子读懂了旋律里的家国情怀。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高建峰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