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跋涉张望:画画要随缘随心

2025-09-03 21:38

来源:

8月29日上午,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画院、柯桥区委宣传部、柯桥区文联等单位主办,柯桥美术馆承办的“跋涉张望——池沙鸿中国画展”开幕式在柯桥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浙江省中国人物画领域的代表性艺术家池沙鸿精心创作的70余件作品,可以说是一场关于笔墨如何随时代而新、如何真诚表达内心的深度对话。

池沙鸿1956年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台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画院原副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现为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

从1984年连环画《红枫树下》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到2024年中国画《南海·蓝鲸》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40年间,池沙鸿的作品已连续9届入选全国美展,展示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杰出成就。

本次展览作品题材丰富,既有气势恢宏的主题性巨制,彰显了艺术家驾驭重大题材的深厚功力;亦不乏意趣盎然的生活小品,流露出对当下现实的细腻观察与人文关怀。

展览现场,池沙鸿2014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中国画《正月里》、2019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中国画《骑马打仗》双双亮相。描绘生活点滴的《正月里》,将观众带入时空交错的艺术世界。整体画面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时间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承载儿时记忆的《骑马打仗》,则用笔墨温情脉脉地讲述了一则饶有趣味的童年故事。

气势磅礴的《霸王别姬》,再现了霸王与虞姬之间深沉而悲壮的情感,赋予了观者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感受。名句“于无声处听惊雷”出自鲁迅先生1934年创作的诗作《无题》,池沙鸿的《于无声处》,画面中,鲁迅及一众人物深邃的眼神,通过视觉呈现,体现出作者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77级、78级,没有分人物、山水、花鸟专科,所以我只把分科当作油画中的静物、肖像、风景、风俗分类看待,作为画者,这些都须掌握。而且古人分科何止三科,今人创造的很多科技、工业、农业、交通、航天、能源、城市等万千成就均不在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内。所以,真正遵循南北朝时期南齐画家谢赫‘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的法度是画者最基本的能力。”在池沙鸿看来,一般而言,画人物和动物的难度最大。尤其画人物,需要全力跟着对象的形象、感觉、内心、性格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甚至达到以神捉形的高度。

此外,人物画创作还需要关注环境、气氛、故事、年代、衣着、用具等,随时将花鸟画、山水画、动物画、民间绘画等各方面的技法揉碎了,融汇于意向表达中,随时将读书、读物、读人、读社会、读自然的感悟化作绘画语言,随时将长期书法学习中养成的书写习惯贯穿于绘画中。随着手中笔、墨、水的运行,人物会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池沙鸿作为当代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一直认为艺术源于情感与生活的真实反映,艺术创作始终是来自情感的、来自生活的、来自自然的,绝非纯技术的事情。习画之初就应该拥抱自然、走进社会、深入生活,关注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池沙鸿对杭州有着深厚的情感。身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早已经跑遍杭州的山山水水和街头巷尾,他把对杭州的美丽回忆充分展现在自己的画作之中,让人感受到杭州独特的传统人文精神,他曾举办过“武林旧事”“杭州记事”等展览。同时,他对绍兴也情有独钟,这些年,遍访绍兴古城和古桥,创作《绍兴古纤道》《绍兴书圣故里》《绍兴八字桥》《绍兴东浦泗龙桥》《绍兴广宁桥》等画作。在他的笔下,绍兴有着一种别样的风情。

“画画就像水流在溪涧,遇阻而拐,涉滩而泻,但一直在流淌。那全是自然而为,随缘也随心。”在池沙鸿看来,多跋涉张望,少临渊摹笔,艺术最终是表达心境的一种载体。

“我很喜欢希腊、俄罗斯巡回画派震撼心灵的写实叙事,追崇贯休、陈洪绶、虚谷、蒲华的超逸,羡慕唐宋院体画家和晚清任伯年奇绝的绘画能力,欣赏倪云林、八大山人、徐渭、金农直抒心气的意识,也会沉醉于苏东坡文笔的大气磅礴、莫奈睡莲的生命质感以及沈从文笔下的生生不息,在细细品读、感悟古今中外诸多大家中获得滋养。我一直东张西望,以至于以为当今中国画的笔墨舞台因为文化视角和世界发展而比古人更加宽阔,古人之笔墨已经不逮今人之心。”池沙鸿认为,真正的属于当代的笔墨故事应该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过程中从自己的内心自然生成。这种属于精神的演进和变化应该是无穷尽的。同时也有不会改变的状态。那就是关注社会生活,不断体会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动,按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去表达这些感动,随缘地找寻和磨练出适合的方式。


作者: 编辑:尉立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