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见证伤痛记忆

2025-09-03 21:37

来源:

“当时有近20万日军攻打南京,中国方面大约有十一二万人守卫南京,但大都是从淞沪会战撤下来的部队,伤亡惨重、士气不足,再加上粮食、弹药严重匮乏,形势非常不利。”谈及南京保卫战,徐志耕的语气变得沉重。

在日军的军事优势下,中国守军的浴血奋战和顽强抵抗并未改变溃败的结局。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也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埋下伏笔——1937年12月9日,日军逼近城垣,敌我双方在城墙内外展开激烈战斗。12月12日,日军攻破中华门,守军被迫撤退。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对手无寸铁的我国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公开资料显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人数达30万人,包括汉中门外2000余人,鱼雷营9000余人、宝塔桥30000余人,中山码头5000余人,煤炭港3000余人,草鞋峡57400余人,长江边20000余人……每一个数字都让人触目惊心,见证着日寇费尽心机也无法遮掩的暴行,也成为一代代中国人难以磨灭的伤痛记忆。

对于30万死难者这一数字的由来,徐志耕特别做出解释:其数据来源涵盖了当时的户籍登记记录、民间与官方的埋尸记录及统计、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资料与专项调查结果,还有国际观察者留下的第一手记录。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相互交叉验证,形成了完整且无可辩驳的证据链,有力地驳斥了任何试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荒谬言论。


作者: 编辑:尉立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