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花18元排演两部抗战话剧

2025-09-03 21:33

来源:

1936年11月的一天,新昌县城隍庙里,人们沉浸在一片激情高涨的氛围中,由新昌民众剧社排演的抗日话剧《走》和《秋阳》在这里首演。

两幕剧《走》的故事围绕上海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展开,她为了独立生活,坚决摆脱旧家庭中婆媳之间的矛盾而毅然走出自己的家,最后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独幕剧《秋阳》讲述的是中国东北被日本侵略军侵占后,沦陷区一猎人的儿子贪图一只表,将躲藏在猎户家中的一名抗日义勇军战士出卖给伪军以致其被捕,猎人发觉后将自己的儿子枪杀的故事。

为纪念首演成功,新昌民众剧社在新昌南门外棋盘山腰一家农户屋前摄下了《走》第一幕剧照,在山中松林下,摄下了《秋阳》的剧照。这两张剧照定格了新昌人民用艺术抗争的身影,也记录了一个民族在危难中的精神高度。

在民族危亡之际,新昌的热血青年们选择用文艺唤醒民众。1936年,上海、杭州等地一些失业回乡工人、失学回乡学生和新昌当地一些进步青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叶宗淦、俞菊生、陈山、俞元亮、吕家振、吕谷、杨雪梅、俞轶人等倡议成立话剧社,演出宣传抗日救亡的戏剧,来激发新昌人民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由于经费紧张,话剧社成为新昌民众教育馆所属的一个民间流动组织,由新昌民众教育馆支付一定的演出经费,话剧社也定名为“新昌民众剧社”。由于新昌民众教育馆设在新昌城隍庙内,剧社的地址也设在城隍庙内,剧社人员平时都在陈山家王家塘聚集讨论和学习剧本内容,只有排演和演出时才去城隍庙。当时由于经费的限制,新昌民众教育馆只拿出18元演出经费。

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走》和《秋阳》成功首演,这两部话剧以普通人的觉醒与抉择,点燃了民众的抗日热情,激发了民众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嵊县地下党负责人张珂表在观看后表示:这些演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让抗日救亡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成为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

作者: 编辑:尉立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