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胜利来自14年里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平型关大捷的伏击怒吼,到台儿庄巷战的刺刀见红;从百团大战的奋勇洪流,到昆仑关战役的肉搏血战——每一场战斗都是民族精神的淬火仪式。
一场场战斗不仅是军事对决,更是文明存续的砥砺抗争。今天,当我们触摸弹痕斑斑的战场遗迹,耳畔仍回荡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铮铮誓言。这场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证明:一个不屈的民族,终将在血与火中涅槃重生!
丰台:全民族抗战 烽火已点燃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又先后侵占热河、察哈尔、河北等地,对北平形成三面夹击之势。1937年7月7日夜间10时40分,宛平城东北方向突然响起枪声。少顷,几名日军来到宛平城下,声称丢失一名士兵,要求进城搜查,被守城官兵拒绝。8日凌晨天刚破晓,日军一木清直率部向回龙庙和铁路桥扑来,仍借口搜寻“失踪士兵”,遭到排长沈忠明严词拒绝,日军突然开枪射击,双方展开混战,沈忠明在肉搏中壮烈牺牲。29日,第29军撤离北平,卢沟桥守军也同时撤出,北平沦陷。卢沟桥事变的枪炮声警醒了全中国人民。
常州:鲜血浇灌下 胜利花绽放
1941年,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旅部移居塘马。11月28日凌晨,日军趁着夜色调集步、骑、炮兵3000余人,伪军800余人,坦克十余辆,分三路直扑塘马村。拂晓时分,战斗暴发。面对数倍于我军力量的日寇军队,新四军战士们奋勇出击。
塘马战斗成为新四军在苏南与日作战中规模最大,也是最为残酷的一次战斗。日军伤亡500余人,我军罗忠毅、廖海涛等干部、战士270余人壮烈殉国。塘马战斗虽代价沉重,但极大地鼓舞了苏南军民的抗日士气。将士们用鲜血换来了1000余人的成功突围,不仅保全了苏南抗日的火种,为我党我军保存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和有生力量。
嘉兴:激战七昼夜 血肉筑长城
1937年11月初,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11月5日,10余万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其主力第18师团如猛兽般踏县过镇,战火直指沪杭咽喉之地——嘉善。
1937年11月8日,嘉善阻击战正式打响。七昼夜中,中日双方军队投入兵力约2.5万人,其中日方约1万人、中方1.5万人,中方伤亡、失踪人员达7317人。
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以沉重的代价,在从枫泾到嘉善县城11公里铁路沿线牵制了日军对上海守军的追击。这11公里,留下了无数的英魂。他们的肉体倒下了,挺起的是民族的脊梁。
宜春:赤胆显忠魂 决战歼敌寇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第34师团向第11军司令部提出,摧毁驻扎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1941年3月15日凌晨,日军兵分北、中、南三路,以上高为目标,分进合击,总计进犯兵力4.7万人、飞机100多架。
面对气势汹汹的来犯日军,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统一指挥第70军、第49军、第74军、第72军、第二挺进纵队和江西保安纵队共7.5万人,设置三道防线,与日军决战。上高会战共持续26天,中国军队用伤亡2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1.5万余人,以中国军队彻底粉碎日军战略意图、寸土未失、取得会战的完全胜利而载入中华民族抗日史册。
宁波:将士沐鲜血 粉碎日企图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镇海成为中国对外联络的主要港口。1940年7月17日凌晨,日军尝试在穿山码头登陆,中国守军抱着“死也不让日军前进一步”的信念与之拼杀,但终因装备悬殊,不支溃败。
当天,中国援军从绍兴上虞驰援镇海。在招宝山炮台,守军紧守老旧火炮死守阵地;在戚家山丛林,白刃战的寒光里将士宁死不退;在青峙岭上,守军以机枪、步枪齐射击落日机……《长警月刊》在“实记”一栏《敌犯镇海》一文中提到:“至廿一日夜,我军抱着决死的精神,翻山倒海地向敌袭击冲杀,敌伤亡甚重,支持不住,遂告溃败,我于廿二日五时许,始将镇海完全克复!”
济南:抗日游击队 攻进济南城
1938年8月13日拂晓,由抗日爱国志士孟昭进组织成立的“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5000余人与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派出的一个营的兵力一同发起了济南攻击战。在济南人民的支持下,义勇军和游击队同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激战三昼夜,歼灭日军500余人、伪军500余人,并使津浦、胶济铁路陷入瘫痪状态,让日军的补给运输受到严重的影响,极大鼓舞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济南攻击战是在没有正规部队参战的情况下,两支游击队在济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同占领济南城的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场殊死战斗,是“山东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在抗日战争史册上书写的一页光辉篇章”。
抚顺:热土埋忠魂 星火耀丰碑
1935年夏,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在杨靖宇的率领下,转战于东丰、西丰、清原一带,敌邵本良派其伪六团尾追不放、步步紧逼。8月21日傍晚,部队进入黑石头沟里罄岭山下,杨靖宇决定在这里设伏。8月22日早上7时许,日伪军总共有700多人,还有20多台运送物资的大车和一些民夫进入埋伏圈,指挥枪响,机枪、步枪、手榴弹齐向敌群开火。战斗持续两个小时,日伪军乱作一团,四处逃窜。
这次战斗共击毙伪军马连长、董连长等40余人,活捉3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炮弹12箱、重机枪1挺、“三八”式步枪50余支及许多军用物资。
绍兴:山河不敢忘 胆剑放长歌
1941年7月,中共绍兴县工委在后堡村胡家祠堂建立了绍兴第一支敌后抗日武装——皋北抗日自卫队。当年9月9日中午,日伪军乘船偷袭后堡村,企图包围胡家祠堂。村民胡和尚冒着生命危险给自卫队报信,队长朱铁群当即下令转移。为掩护队友安全撤离,朱铁群等5人当场牺牲。这场战斗,打响了绍兴地区敌后抗日武装的第一枪。
1941年9月25日绍兴会战中,国民革命军二十六师七十八团三营营长杨松林部与日寇展开空前激烈的白刃战,几乎全部壮烈殉国。
淮安:华中歼敌寇 连片助反攻
1944年3月5日凌晨,数颗信号弹骤然升起。新四军战士如猛虎下山,直扑日伪核心据点。车桥战役就此打响。
突击队以隐蔽迅猛的动作,越过外壕、架起云梯、攻进围城。大部队随即跟进,仅用25分钟便攻占围墙上的所有碉堡,并迅速攻入镇内。在一系列围点打援战斗后,3月6日,车桥战役胜利结束。车桥战役歼灭日军465人,其中活捉24人,歼灭伪军483人,摧毁碉堡53座,缴获包括步兵炮在内的大批武器弹药。车桥战役成功打通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根据地的联系,使几大根据地连成一片,也正式揭开了华中敌后战场战略反攻的序幕。
德宏:全民齐斗争 赶跑侵略者
1942年5月3日,日军进入畹町,当天占领芒市,两天后推进至龙陵腊勐。数日内德宏全境和保山地区的龙陵、腾冲等怒江以西大片国土沦陷。中国军队第11集团军所属第71军沿怒江北起栗柴坝、南迄三江口的250多公里东岸正面设防,双方隔江对峙,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滇西抗战。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揭开滇西大反攻序幕。1944年11月20日,芒市光复;12月1日,遮放收复;1945年1月20日,畹町克复。中国远征军共投入兵力16万多人,与日军6万余人的部队展开激战。战斗中,我军伤亡及失踪近7万人,歼灭日军2万名。滇西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伟大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胜利。
邵阳:扼守东大门 破除敌野心
雪峰山脉腹地的江口镇悬崖壁立,扼守“湘西东大门”。1945年4月,日军为夺取芷江机场,投入1.4万余兵力猛攻江口。
洞口县档案馆泛黄的《雪峰山决战》战报中记录着:中国军队伤亡2.7万余人,日军伤亡3.5万余人。当日本兵在江口峭壁下尸横遍野,在龙潭山头化为焦炭,在洞口塘谷地饿得两眼发昏时,其“大陆打通作战”的野心已彻底破产。芷江机场安然无恙,中美空军仍能如鹰隼般从这片土地起飞,给予日军致命打击。雪峰山战役作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场大规模会战,其胜利彻底终结了日军的战略进攻能力。
宜昌:川江咽喉处 航运显神威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宜昌成了西迁之路的“咽喉”,江边堆积着海量待运物资和数万难民。1938年10月24日早上,包括民生公司的22艘船在内的24艘轮船开始不停地往返于宜昌与长江上游各港口之间。1938年12月初,拥塞在宜昌的3万多名待运人员早已运完,9万多吨物资也运走了三分之二。又过了20天,剩余的三分之一物资也消失了。到1940年6月宜昌沦陷前,又有累计150余万的难民,100万吨以上的物资,其中包括2万吨空军器材和广东炮厂的物资在内,都通过川江航线运往四川。中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事后曾惊叹这一规模宏大的成功撤退,将之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连云港:青山忠魂在 丰碑凝信仰
1941年3月19日晚,一颗红色信号弹在海头上空升起,八路军第115师教导2旅和山东纵队2旅,联合发起青口战役,取得八路军主力东进滨海抗日首次大捷。七昼夜血战,毙敌伪200余人,俘虏400余人。3月26日晨,我军把敌弹药库运空后撤出。
担任掩护任务的第115师教导2旅6团1营1连原飞友等18名指战员为牵制敌人,在火叉巷与敌展开血战……弹药打光,就用石头、砖块,经日夜血战,8位战士壮烈牺牲,2位战士重伤后不做俘虏饮弹自杀。
战后,教导2旅政治部为纪念“青口十八勇士”英雄群体和抗战以来牺牲的烈士,决定修建抗日烈士纪念塔。
作者: 编辑:冯古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