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九里考古重大发现,记者实地直击

2025-09-02 13:09

来源:

九里考古遗址又有新发现(上)

汉至南朝墓葬群初露真容

近日,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越城区九里作建设工地考古前置挖掘时,发现了一处从汉代延续到南朝时期的家族古墓葬群。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考古现场,去看看这些千年遗存的真面目。

在会稽山法印寺山脚下的九里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一座编号为155号的墓葬格外显眼。相比周围墓葬,它的规模更大、更气派。墓长7、8米,宽约 2.5 米。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高凌艳告诉记者,这座墓葬属于东汉晚期,自7月初开始发掘,共发掘了25天。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部工作人员 高凌艳:

前段时间我们对它进行了一个墓壁的花纹砖拆除取样的工作,所以有一些砖我们已经取走拿到库房了,然后它是由这个墓前的排水沟、封门甬道、墓室这几个部分组成,最底下的是这个墓室的棺床部位。它这个棺床上面的砖,下面它有两块砖竖砌,有留出一定的这个空隙,我们叫渗水槽,是排水用的,然后最底下它有这个排水沟,从它这个墓室的后壁一直延到前面。

据了解,由于遗址所在山体呈东高西低的地势,所以目前发现的墓葬大多为东西朝向,155号墓葬的排水沟也呈这一朝向,它总长约17米,笔直通向墓室外部。不过,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直角拐弯、弧形拐弯、分叉类型、双层结构等多种排水沟形式,这背后,体现了绍兴先民充分利用九里地形地貌的智慧,也体现出鲜明的绍兴地方特色。高凌艳说,在发掘155号墓葬的墓道和排水沟时,她们还意外发现了一座唐宋时期的墓葬、两座南朝时期的墓葬。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部工作人员 高凌艳:

这就能很好地反映出我们九里这个地方,它其实一直都是世世代代有人在此进行一个下葬,反映出这个时期的话,互相之间的这个墓葬打破关系比较多。包括可以看到它每一块砖上都是有花纹的,仔细看的话它这些花纹砖是不一样的,就是我们(把)竖着的这个砖叫丁砖,丁砖上面的话会有这个几何纹和这个人面纹的一个组合花纹,然后顺砖就是横铺的这个砖,它(上面)是(以)这个几何纹为主,这里面的花纹的种类达到十余种之多。

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旁边正在发掘的180号墓葬传来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发现,一件东汉时期的器物成功出土。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部工作人员 高凌艳:

东汉时期的这个青瓷五管瓶,这件器物又可以叫为魂瓶,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部分的话它是残了,这一件是保存得比较好的。为什么叫五管瓶呢?有一二三四五个口,所以叫五管瓶。

据了解,魂瓶是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器物上常会雕刻飞鸟、熊等形象,主要用于安魂、引导亡灵升天,也象征着墓主人对死后富足生活的期盼。高凌艳说,之前在 177 号墓葬中也出土过一件魂瓶,但这件保存更为完整。等本次考古发掘全部结束后,这件魂瓶会和其他出土文物一起,统一送往专业检测机构做进一步研究。

九里考古遗址又有新发现(下)

“建衡二年”纪年砖首现绍兴

除了东汉大墓和新出土的青瓷魂瓶,相信不少观众都好奇:这次九里考古遗址的发掘,还有哪些更有价值的新发现呢?这些跨越千年的墓葬群,又能为我们还原绍兴怎样的历史图景?

九里考古遗址并非偶然发现,它是为配合基本建设,在考古前置过程中发现的大型墓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自6月18日开始对九里墓地进行的第四次发掘,发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梁超:

目前发现的墓葬数量比较多,目前基本上已经六七十座墓了,根据我们发掘的情况来看,它这个主要就是以这个东汉晚期到南朝时期这个阶段为主。我们发现他们东汉这个阶段的墓葬特点:一个是数量比较多;第二个就是它的规模比较大,它这个墓室都是比较大,很小的这个范围内就集中了数量很多的墓葬,这一块可以看出,绍兴在历史上就是一直把这个九里一块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墓葬埋葬区,一直在延续使用。

梁超说,从已清理的陪葬器物来看,主要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以本地越窑瓷器为主,体现了鲜明的地域工艺特色;二是陪葬品种类丰富、等级较高,这从侧面反映出,绍兴在历史上长期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状态,当时的民众生活也相对富庶。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部工作人员 高凌艳:

其实一些文字的东西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们就是有墓志铭的发现,然后还有一些纪年砖和铭文砖//这个建衡二年是公元270年三国时期(东吴)末帝孙皓的第四个年号。这个建衡二年的纪年也是绍兴地区首次发现,之前也有东吴时期的纪年墓,但不是这个年号的//我们其实每一块砖有字的话都做有拓片,它是反着印的,就是序方,底下可能是残了,这个就是它的专有名词。在当时营造的时候,工匠是有意刻在上面的,这样他们就知道这些砖是用于墓室的哪个部位。

除了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墓葬,这次发掘中,唐代墓葬及出土的文物,价值同样值得关注。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部工作人员 高凌艳:

在整个绍兴地区也是说是唐墓数量最多的一个地方之一,我们一共累积到现在的话,发现了有大概15座唐墓,在我们60多座墓葬当中占比还是比较高//这次发现比较重要的一件文物,就是唐代的这个墓志铭,上面就是记载了这个墓主人,他是河南颍川郡人,然后迁至我们绍兴地区,然后他是活了72岁//卒于元和十年,元和十年就是公元 815 年。

此次发掘还出土了不少精美文物,比如金饰件、金珠、滑石猪,以及多件越窑青瓷器。其中,青瓷器作为随葬品的大量出现,再次凸显了越文化的传统。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部工作人员 高凌艳:

就是我们浙江地区,包括江苏、浙江这些江南地方的话,和北方的这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还是不太一样,就是一直说浙江是瓷之源。所以通过我们浙江省内的这个考古工作发现来看的话,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墓里面,他们也是会用原始瓷来仿青铜随葬,不是说这个墓的等级不高,或者是当时的这个先民他们实力不够,而是我们浙江地区的一个传统。

从战国晚期到明清,九里考古遗址200多座墓葬跨越千年的延续性,对研究绍兴2500多年的历史,包括丧葬习俗、经济水平发展的变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梁超:

我们在九里,现在已经持续发掘了将近两年了//我们以后也会对这批发掘的考古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将来准备出一版专业的学术报告,然后对于我们研究这个绍兴2500年的历史,人们的不同阶段的这个经济水平、生活状况,包括它的丧葬习俗都提供了非常好的这个研究资料。

(内容来源:师爷说新闻)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俞郑子玄 编辑:倪妮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