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身边不见卖货郎

2025-09-02 09:04

来源:

记忆深处,故乡那幽深如蛛网般的窄巷,似乎总回荡着渐行渐远的叫卖声。每当心绪溯流而上,那货郎佝偻的身影便在眼前清晰起来,如同一幅在时光暗室里显影的褪色木版画。

他是大地上的行吟者,一副担子便是全部行囊。一头担着日升月落的轮回,另一头压着油盐酱醋的万钧。启明星尚在天幕边缘徘徊,草尖寒霜蜷缩未化,他便已踏碎了晨野的寂静。

忘不了那货郎的模样——肩上的扁担深陷,那弯垂的弧度,是生活经年累月凿刻的印章。青竹篾片被坚韧的藤绳捆扎,早已浸透了汗水,晕染出深浅不一的黄痕,层层叠叠,如同他身体写就的无声行旅日记。两爿樟木箱,棱角磨损得斑斑驳驳,即便勤恳地刷了桐油,也难掩每一处凹痕里暗藏的风霜。前箱敞开,针头线脑、布头纽扣……生活的骨架被规整码好;后箱则似神秘的百宝匣,糖豆、泥偶、麻花……这些点亮贫瘠的零星希冀,在箱底深处若隐若现。箱角挑着的几缕彩布,蒙尘褪色,早失了蝶舞的轻盈,却在风中倔强地微颤、蜷曲又舒展,无声地招摇着一丝不肯熄灭的期盼。

拨浪鼓的声响,在灶前忙碌的妇人耳里,是盐罐将空的警讯;在嬉闹的孩童心中,是舌尖甜蜜滋味的先声。早早有人倚在门框边,细问着某样针线的价码;树下纳凉的老妪,则比划着掂量彩线的长短布匹的色相。大伙都盼着他卸下沉担,在老树下歇脚,揭开那两扇磨旧的箱盖,让生计所需如涓流,滋润这片干渴的土地。

箱中什物,细小琐碎,却件件浸着暖意。一枚顶针,顶住了缝补岁月里刺透指尖的疼痛;一绺棉线,丝丝缝合旧衣的豁口,连缀起日子里漏风的暖。麦芽糖粘住乳牙,憨笑伴着含糊的嘟囔;紧握手中糊得笨拙的纸鸢,目光早已飞向屋檐外的小片蓝天,心亦随之飘摇。这些寻常物非金非玉,却实实在在地支撑着生活的粗糙底子,接续着灶台边那缕微弱而顽强的炊烟。

他仿佛记着一本无字的账册,熟知每家的光景与欠缺,笑意总挂在脸上,应付着盘算和比对,价钱的毫厘都在骨子里刻得分明。凭着这份诚信,他赢得了山村百姓的信任;靠着这永不停歇的脚步,他撑起了家中几口的温饱。肩上的担子平凡如尘,却恰似在贫瘠的荒野上,点燃了星星点点的灯火,将方寸的便利与人情的温暖,稳稳送达每扇门扉后幽暗的光晕里。

时代的巨轮轰隆而过,碾碎了旧日的风景图卷。如今抬眼处,商铺的霓虹刺得人眼花缭乱;指尖轻点,便有人裹挟风尘将万千货物送达门庭。货郎的身影,连同那穿透晨昏的“咚咚—嘣嘣”声,终是无可挽留地褪尽了颜色,消散在田埂尽头那缓缓沉落的夕阳深处,融入灶膛最后飘散的袅袅青烟。

只是,货郎担子里那份滚烫的心意,并未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间蒸发殆尽。你看街巷里飞驰而过的快递骑手,身着鲜明制服,将那无形的担子化作飞转的车轮,精准投递着天南地北的期待;电商平台此起彼伏的叮咚声、直播间里喧嚣的吆喝,何尝不是用新的调门,敲击着现代人的心鼓。往昔靠铁肩硬担,挑起百家零碎的必需;今时凭信息奔流,将万家的“即刻满足”托付于飞驰的快递。形态更迭如花筒旋转,那份予人方便的心,却如烙印深镌不改。有时在都市的黄昏巷口,恍惚间,耳中纠缠起那似有若无的“咚嘣”残响,眼前黄绿荧光一闪,快递车的背影掠过街角,竟与当年货郎担角飘摇的黯淡彩布倏忽重叠。

人活世间,从古至今,碌碌奔忙皆为生计温饱,谁离得了这一副沉重的担当?货郎也罢,骑手也好,骨子里那点诚心与韧劲,点滴汇聚,终能融开岁月的冰霜,化作不冻的暖流,悄然浸润这人世粗粝的肌理。

至此感怀,重磨心砚,再提墨笔。岂止为描摹记忆中几欲消散的旧景?更为了祭奠那滔滔东去、追挽不及的时光长流——它卷走了鼓的清响,收尽了扁担的弯弧,却把那份浸透了晨霜夜露、混着泥土气息与汗水的暖意,窖藏成我心田中最为深沉的乡愁印记。每每思及,故乡窄巷深处那最后一缕斜阳,映衬着货郎远去的背影,便灼得眼眶滚烫,心头沉沉,再也拂不去,抹不开。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