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创新置顶”积蓄澎湃动能

2025-09-02 08:58

来源:

浙江星传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10吨高端聚烯烃弹性体催化剂及中间体创新研发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动建,为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示范样本;绍兴兴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的助力下,促进科技成果高速转化,步入快车道;浙江弘流科技有限公司为浙江美诺华药物化学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助推上虞化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近一段时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在创新平台赋能下,投资、培育、孵化越来越多高科技企业,进一步加快产城人文融合高质量发展。

“我们依托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11家大学研究院和35家省级以上企业研究院,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破解企业创新瓶颈,为企业科技成果向绿色生产力转化提供全周期支持。”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新旧动能“转换器”

“技术值万金。”浙江弘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经伟感慨,去年,公司不到20名员工完成了1600万元合同签单,今年30多人的团队有望完成5000万元营收。

弘流科技创办于2023年,是一家专注于连续流工艺技术开发、催化新材料开发及高端智能装备设计加工及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以技术研发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技术团队80%以上由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研究人才构成。

去年4月,弘流科技入驻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公司基于化工本质安全理念,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聚焦连续流工艺、新材料开发,目标是为医药及精细化工行业向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迈进贡献力量。

眼下,欧美制造业日趋空心化,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应用场景,许多新技术成果缺乏打磨“阵地”。而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拥有109家化工企业,而且大多是精细化工企业,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就是冲着肥沃‘土壤’而来。”朱经伟坦言,弘流科技一方面为化工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装备制造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和企业联手研发新产品。

以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有一个传统产品,“卡”在某项重点工艺上,找了国内许多研究院,都没有办法破解。一个偶然的机会,新和成与弘流科技联手,难题一下子破解了。“我们换了个催化剂,技术更加匹配,成本降了三分之二。”朱经伟说。

截至目前,弘流科技已和杭州湾上虞经开区30多家企业(项目)进行过技术交流,积极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正在推进的上虞绿色化工高质量发展3.0版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弘流科技是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引进高科技人才项目、研究院的缩影。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合作模式,上虞区投资14亿元,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制造业核心区块,建设规划总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倾力打造集“项目孵化+产品研发+交流展示+检测检验+专业服务”于一体的高能级科技创新综合体,引领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主导产业规划设计,推动产业链双向延伸,培育优质项目。

“这里已成为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产业集群的加速器、新旧动能的转换器、创新创业的集成器。”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创新中心已入驻企业(项目)20家(个)、研究院7家,聚集创新创业人才400多人。

早在2019年就入驻的新和成新材料研究院已成为标杆研究院。该研究院主要从事聚苯硫醚(PPS)、高温尼龙(PPA)等高性能工程材料及其下游应用的研究与开发。研发项目和专利先后获得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奖专利一等奖、石油和化工行业专利金奖和国家专利优秀奖。截至目前,累计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9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国际授权专利24件,核心工艺技术专利获得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授权。

“家门口”有了科研平台

如果说杭州湾协同创新中心是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新旧动能的“转换器”,那么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就是企业“家门口”的科研平台。“‘家门口’有了科研平台,公司新产品研发如虎添翼。”绍兴兴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帅开门见山。

兴欣新材料是2012年落户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一家新材料企业。2020年,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管委会牵线下,该公司与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联姻”,公司研发能力大幅提升,新产品研发提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

目前,兴欣新材料与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双方以实验室为平台,推进电子化学品等产品开发,预计能带来5个亿左右的产值提升;改进生产工艺的“加氢反应连续化技术开发项目”,能提升设备传热性,降低能耗,同时生产也更加安全,预计能节约5%以上的企业总成本。

化工产业是上虞的传统支柱产业,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曾给环境造成不小的压力。为了摆脱困境,上虞企业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呱呱落地。该研究院作为在化工连续化、合成生物学、高纯物质分离等研发领域具有优势的开放式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化工等方向开展科技研究、技术开发与转让、人才培养与培训,研究院以“一流机制、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一流产出”为建设目标,以科技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研究院已有15个由高层次人才领衔、从全国各地引进的科研团队入驻,全职科研人员105人,其中博士27人;在院实习实践研究生190余人;2022年获批上虞“卓越工程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执行院长乔建军说,研究院已与区域龙头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平台5个,孵化科技型企业7家。

今年4月16日,上虞区与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签订二期合作协议,立足辖区所需、天大所能、创新所要,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书写共赢发展新篇章。

我国精细化工产业中,85%以上的高端产品以晶体形态存在。然而,食品、制药、精细化工等领域长期依赖传统间歇结晶工艺,普遍面临生产效率低、批间质量波动大、产品稳定性不足三大核心痛点,严重制约该类化工企业产业升级。

面对这一迫切需求,龚俊波教授团队依托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高纯化学分离中心的研发平台,突破连续结晶过程的核心技术瓶颈:建立连续化制造通用技术体系,实现对产品纯度、晶型、粒度等关键参数的精准控制;开发配套专用设备,形成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完整解决方案;构建智能控制模型,攻克连续操作稳定性难题,确保生产过程高效安全。

截至目前,该技术已在医药、农药、高盐废水治理、食品添加剂等领域成功落地,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能耗与人力成本大幅下降、三废排放有效减少的综合效益。龚教授团队正面向全国推广这一技术服务与工程服务模式,为精细化工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连续化升级路径。团队已与本地多家企业签订了连续结晶技术的产学研合作合同,并完成了两条生产线投产。

加速孵出“金娃娃”

“家门口”有了科研平台,让企业科技创新如虎添翼。而中试基地的诞生,则助力技术走向市场。

6月6日,浙江星传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超3亿元、占地50亩的年产110吨高端聚烯烃弹性体催化剂及中间体创新研发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多亏了国科(浙江)新材料中试基地的全链条支持,让项目能如此快速推进,我们短时间内顺利实现产业化落地。”公司首席科学家傅智盛感慨道。

作为国科(浙江)新材料中试基地首个成功产业化的项目,该项目通过实验室成果孵化、中试验证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转化实践,为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样本。

在国内高端聚烯烃弹性体长期依赖进口的背景下,浙江星传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该领域的国产替代突破。2020年,公司实验室传来捷报:高端聚烯烃弹性体催化剂小试取得成功。“这项技术打破了国外在聚烯烃弹性体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和市场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傅智盛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我国光伏组件、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等重点领域对高端聚烯烃弹性体材料的自主供给能力,显著降低相关行业对外国高价材料的依赖,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必须通过中试来验证可行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中试涉及安全、环保等系列环节,公司缺少合适的中试平台,实现产业化成了难题。”傅智盛说。

2018年,上虞区携手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着手探索打造政府主投、公司主营的新材料中试基地,为先进材料企业提供中试服务。2022年1月,中试基地正式投运。

2023年初,浙江星传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国科(浙江)新材料中试基地达成合作意向,5月正式签订入驻服务协议。同年12月,中试装置完成建设并启动试验。2024年8月,中试项目顺利通过省专家鉴定并完成结项。“从入驻到结项仅用15个月,这样的推进效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星传星光中试基地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企业将持续推进硬件升级、流程优化、新品种研发及原料供应商筛选等工作。据了解,该项目的建成将打破我国高端聚烯烃弹性体依赖进口格局,推动光伏、汽车等下游产业降低材料成本,对提升我国聚烯烃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表示:“该项目不仅是高起点、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项目,更标志着中试基地从孵化平台向产业孵化器的成功跨越。”为加速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中试基地联合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共同制定《中试项目全周期管理办法》,对项目全流程及各部门职责作出明确约定,将原本需18个月的前期审批压缩至3~4个月,审批材料精简60%以上,为项目合规落地按下“加速键”。

为满足入驻企业的各类需求,中试基地探索要素资源统配模式,环保能耗等要素资源、公用工程配套设施、智慧安环监管系统、工程化研究团队均由基地统一配给。还提供多元增值服务,强化项目人才技术支撑,建立金融助力创新体系。

截至目前,中试基地已成功落地20个具有重大行业影响力的中试项目。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示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国科控股上虞新材料中试平台成功入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