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人民日报》2版“农民工稳岗就业在行动”专栏报道中提到了柯桥区外贸企业——浙江金蝉布艺股份有限公司,其通过提前布局转型实现“订单增长、就业扩容”的故事,不仅为外贸行业稳岗就业提供了鲜活样本,更揭示了一个深层命题:稳岗就业绝非“给活干、发工资”的简单闭环,而是要以“稳得住、能成长、有归属”为目标,让农民工在就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有岗位,就业才有扎根的土壤”,这是农民工实现价值的首要前提。正如“金蝉布艺”应对内外部经济压力时,通过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实现订单逆势增长,不仅稳住了原有缝纫、质检岗位,更新增了面料设计、跨境电商运营等岗位。这种“产业扩链→岗位增量→就业扎根”的逻辑,为农民工铺就了“有活干”的基础,更让他们看到了“能长久干”的希望,为价值实现筑牢了根基。
“有信息,就业才有畅通的渠道”,这是农民工对接价值的关键纽带。信息不对称曾是农民工求职的“拦路虎”,柯桥区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打破这一壁垒:线下在镇街、村社设“就业服务站”,在共富工坊、重点企业设“用工服务点”,定期举办“家门口招聘会”,让农民工足不出村就能知晓诸如“金蝉布艺”等企业的用工需求、共富工坊的岗位信息;线上搭建“就业网”“人才码”数字化平台,44项就业政策、企业缺工清单、岗位要求一键可查,农民工扫码就能向企业投递简历,企业也能实时筛选适配人才。这种“信息破壁”不仅让就业渠道更畅通,更让农民工从“盲目求职”转向“精准对接”,为价值变现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有技术,就业才有高质量的价值”,这是农民工提升价值的核心路径。单纯的体力岗位难以让农民工实现长远发展,唯有技能赋能,才能让他们转型为“技术从业者”。柯桥区推行的“农民工技能等级认定”“企业新型学徒制”,为农民工搭建了成长阶梯:在“金蝉布艺”,缝纫工通过面料检验、数控裁剪等技能培训,可升级为技术岗员工,不仅月薪大幅提升,还能竞争“车间能手”“技术带头人”岗位;农民工通过CAD设计培训,也能参与产品研发,实现从“流水线操作”到“创意输出”的跨越。笔者同时注意到,柯桥区还建设农民工公寓、开通子女入学绿色通道,解决“租房贵、上学难”的后顾之忧,这些都为农民工安心提升技能吃下定心丸。
企业作为就业的“主战场”,唯有让农民工感受到“被重视、有奔头”,才能形成“企业赋能员工、员工反哺企业”的双向奔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钟伟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