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绍兴嵊州市坚持老城有机改造和新城科学规划建设相结合,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去年改造完成的东前街既保护了传统建筑,又呈现了活力业态,开业后很快成为人气聚集的网红打卡地;最近启动的城隍坊片区有机更新项目,进一步唤醒历史记忆,修复老城文脉。而作为未来嵊州城市新中心的丽湖未来城,致力于打造多元融合、宜业宜居的城市客厅、未来之窗。
近日,全媒体新闻采访团深入嵊州,探寻这座城市近年来在建设发展中的总体脉络与未来方向,解码老城与新城如何实现相融共生、互联互通。
东前街:老巷焕新韵
当天下午5点多,东前街的热气和热度依旧不减。小笼包的鲜香与咖啡的醇厚、茶叶的清香奇妙交织,白发老者凝神观赏竹编工艺,网络达人则举着云台,兴奋地向直播间的观众介绍着老街的一景一貌。
作为老城有机更新的关键一环,东前街于今年1月23日开街,创下首日客流超10万人次的纪录。至今,该街区已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50万人次。其中,夜间游客占比高达70%,带动嵊州过夜游增长35%。
“我们每天晚上都会来东前街散步。”家住附近的居民薛怡炯笑着告诉记者,自东前街开街以来,附近居民又多了一个可逛可玩的地方。
这条曾沧桑斑驳的老街,如今凭着“三分风雅、七分烟火”的业态布局,焕发新生。70多家店铺不仅飘散着嵊州特色小吃的香气,更回荡着研学活动的声浪。这份“活络”,也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创业者的机遇。在这里经营嵊州小笼包的店主楼女士感叹:“以前哪敢想老街能有这么多人!如今业态丰富了,年轻人也爱来,整个氛围都不一样了。”
改造后的老街焕然一新又不失原有的风韵,诸多细节精妙地诠释了古今融合的理念。比如,以老城墙为基,一块块镌刻着制造日期、数字符号的“铭文砖”嵌于老砖块之间。这种“保护”的痕迹贯穿于整条老街的改造过程,也成为游客爱上这里的重要原因。“丰富的业态、地方元素突出的墙绘,这里的一切都很吸引我们一家人。”来自温州乐清的游客夏哲滨说。
凭借独特的魅力,东前街项目已成为区域发展的标杆。嵊州市城投集团副总经理周呈亮介绍,东前街项目深植“一城山水半城史”的古城底蕴,总投资2.6亿元,以“城市有机更新+老城文化活化”双轮驱动为核心,锚定“历史传承、民生改善、经济激活”三大目标,最终将街区打造成烟火(特色小吃集合)、尚品(咖啡餐饮潮玩)、史话(特色风物展销)、艺美(研学教培博物)、雅集(文化互动体验)五大板块。
城隍坊:老城塑新魂
当东前街的市井喧闹成为古城复兴的生动注脚,嵊州城市更新的笔墨已挥向更宏大的城隍坊画卷。总投资50亿元、占地40公顷的城隍坊片区有机更新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该项目将按“三区两带”分步打造,即城隍传统文旅核心区、核心风貌扩展区、当代宜居生活街区、古城墙历史活化带、环山道生态景观带,串联剡湖至城隍山,激发老城活力,打造空间纽带。
东前街的烟火味。(记者 张亮宗 摄)
在这幅宏图中,承载千年历史文脉的老城核心区将率先迎来保护性开发。“我们始终将历史建筑视作城市的活态档案。”周呈亮介绍,这个总投资20.327亿元、占地15.7公顷的核心区,预计在2026年全面建成。
在该片区内,溪山第一楼、“屏藩永固”照壁等多处文保建筑与历史建筑将通过“保护—活化—复兴”三步法,重塑“千年福地·老城之心”的文化地标。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秉持“一房一策、维持原貌”原则,为历史遗存定制修缮方案;传统民居则将通过坡屋顶改造、木门窗复建等微更新手段,在保留嵊州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活功能。
在筑牢保护根基的基础上,项目以“历史肌理织补”理念为核心,精心重构老城的空间叙事。如通过拆除溪山第一楼前广场的杂乱建筑,打通视线通廊,将溪山打造成“背山面水”的诗意空间;通过设计“直街”“山街”“水街”3条商业动线和游览路径,串联起市心街历史风貌区;通过疏通内部街巷,重建步行网络,植入风貌协调的建筑与内庭院,形成“宜居、宜商、宜养”的老城新肌理。
“城隍坊片区有机更新项目将着力构建以深度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沉浸式场域。”嵊州市住建局副局长杨旭介绍,在重塑空间载体的同时,业态复兴聚焦于培育“古今共生”的城市记忆场景。该项目规划时,不仅保留并提升原有的百年老字号商铺与作坊,还引入民宿集群、数字非遗馆、文创空间等多元新场景。项目建成后,将与东前街、城隍山形成“品”字形文旅联动新格局。
丽湖未来城:新城启新篇
在澄潭江与新昌江交汇的三江口,一座承载着嵊州未来梦想的新城正在拔地而起。丽湖未来城,这座规划总面积约6655亩、城市建设用地约3500亩的新城,正以“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标杆姿态,书写嵊州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建设中的嵊州市丽湖未来城。(记者 张亮宗 摄)
夏日炎炎,丽湖未来城百余名工人忙碌穿梭,砂石运输车往来不息,挖机声震耳欲聋。工程总承包单位华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市政部项目经理陶永锋介绍,总投资3.21亿元的下穿隧道于6月27日动工,预计明年10月建成,将极大缓解区域东西向交通压力。
不远处,一座横跨新昌江的步行桥已现雏形。这座步行桥设置跨高70米的钢结构景观拱,沿桥面布设总长约675米的灯光带及533米的喷水装置。建成后,它将连通西岸未来城与东岸城市综合服务核心区,成为集交通、景观、体验于一体的城市地标。
嵊州市高铁新城管委会副主任李良军表示,丽湖未来城是嵊州“两湖两城”战略的未来新城,致力于打造多元融合的“城市客厅、未来之窗”。区域内教育及生活配套设施齐全,计划将吸纳居住人口2万人以上、吸引产业人才3万人以上。未来,这里将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生活居住于一体,成为嵊州的城市发展新高地。今年,万人体育馆、人才科创园、展览中心、越剧艺术传承体验基地等公共配套设施将陆续动建。其中,嵊州首座万人体育馆的建成,将使绍兴万人体育馆数量增至4座;而218.8米高的嵊新中心,将是嵊州第一高楼,成为当之无愧的城市门面。令人期待的是,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嵊州产业学院也落户丽湖未来城,为文化地标群书写精彩篇章。
丽湖未来城在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丽湖大道与南田大道交汇处,嵊心环、嵊新中心、人才科创园、展览中心、城市阳台等构成城市景观轴。这里还规划了慢行天桥与慢行道,让行人拥有舒适的步行体验。“3公里城市活力环—5公里滨江景观大道—10公里滨江生态健康步道”的立体系统,将江景资源转化为可亲近的生活空间,让市民在自然中健身社交。
按照规划,丽湖未来城将在5年内全面建成。这座融合了交通枢纽、文化地标、生态空间的新城,正从蓝图走向现实,成为连接嵊州历史荣耀与未来辉煌的桥梁,引领着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袁越菲 施展 陈正军 见习记者 孙夏莹 编辑:张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