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周末,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青岛海军博物馆。作为一名初中生,能亲眼见到我国自主研制的核潜艇,机会实在难得。
博物馆里,各式退役装备静静诉说着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程。最吸引我的,是停泊在码头的401号核潜艇。它犹如一头黑色钢铁巨兽,流线型的艇身披着深灰色防锈漆,指挥塔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迫不及待地向前走去,心跳不禁加速。
戴上蓝色参观帽和鞋套,我弯腰钻过狭窄的水密门。金属门闩"咔嗒"作响,仿佛带我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潜艇内部比想象中更加紧凑。直径不足三米的舱体被分成十多个舱室,头顶银色的管线纵横交错。在指挥舱,我看到一张兼具会议和手术功能的圆桌,上方挂着五盏无影灯。"这里是作战中心,也是临时医院。"讲解员指着磨损的座椅说,"官兵们常常轮流使用一个铺位。"看着比课桌还窄的床铺,我肃然起敬。
在泛黄的展板前,讲解员动情地讲述着"长征一号"的历史:从1958年立项到1970年下水,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1974年服役后,它创下连续航行90天的纪录,为海军现代化立下汗马功劳。
生活区的储物柜里,整齐摆放着铁皮罐头和压缩饼干。"为保持隐蔽,艇员不能吃易产气的食物,每人每天用水不超过两升。"讲解员指着食谱说,"即便春节,也只能分到一小块巧克力。"我深深体会到潜艇生活的艰辛。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潜艇黝黑的艇身上。抚摸着斑驳的漆面,我百感交集。这次参观不仅让我领略了科技的力量,更让我懂得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回家的路上,我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海洋事业贡献力量。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将永远激励我前行。
绍兴市元培中学教育集团胜利校区
初一(16)班:李宇鑫指导老师:吴丹萍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张艺涵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