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夏日捉虫趣无穷

2025-08-31 17:58

来源:

记者 张亮宗 摄

  夏日的野外,是昆虫的世界,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儿时,我们在昆虫世界里游弋,捉知了、追萤火虫、斗蟋蟀……玩得不亦乐乎。

  知了很“勤快”,夏日初临,就开始不知疲倦地嘶鸣了。我们常把知了捉来,缚一根纱线,系在门口,让它鸣叫。我们乡里,也有一句形象的歌谣:“知了喳喳叫,石板两头翘,懒惰婆娘歇晏觉(方言,睡午觉)。”形容因天气炎热,把石板也晒得翘了起来,令人昏昏欲睡的情景。后来,不知从哪年开始,家乡又出现了另一种鸣蝉,身子比原先的知了大一倍左右,外形非常相似,但叫声却不同。只能发出“喳——”的单一鸣叫声,我们便称其为“洋知了”。

  夏天的另一种昆虫便是纺织娘。因叫声很似:“唧唧介介……”故我们都称其为“唧介”,或“唧介婆婆”。纺织娘通体碧绿,形似“叫蝈蝈”,但比后者体形稍大。叫蝈蝈是白天鸣叫的,而纺织娘是晚上鸣叫的。纺织娘喜食南瓜花、丝瓜花,故生活在南瓜棚和丝瓜棚里。白天躲在瓜叶背面,天黑了才爬出来鸣唱。于是,天黑后,我们便拿个手电筒去捉纺织娘。捉来后,把它关在竹笼里。我每天采些南瓜花喂它,晚上让它给我们“唱歌”。那时没有广播,更无收音机,听它唱歌,倒也是一种乐趣。有时,竹笼里关不下,我便把它关到彩瓶(一种陶瓷烧制的,瓶身有个喜字的圆形瓶子)里,那纺织娘歌唱的声音显得更为清脆动听,别有一番韵味。

  夏夜的萤火虫也很好玩的。每到夜晚,许多萤火虫便在路边屋后飞来飞去。它的尾部有个荧光囊,天黑后,便发出一亮一亮的光,我和小伙伴便去追逐捕捉。萤火虫见我们去抓,便转身飞逃。我们嘻嘻哈哈地追,抓来后把它关在瓶子里。唐代诗人杜牧也曾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咏之。

  夏天,无论在菜园或稻田,还常有螳螂在那里活动。螳螂是益虫,可孩子们不管,常去抓捕。因怕它那对镰刀似的前肢,我们便从后面捏住它的颈部,它就抓不着我们了。抓来后,把它放到床上的蚊帐里,让它捉蚊子。

  每当夏末秋初,蟋蟀便悄悄登场了。蟋蟀,我们又叫蛐蛐。它不但是位“歌唱家”,更是位“角斗士”。因此,我们常把它捉来,关在瓦罐子里,给它喂些嫩黄豆。有时,拿根蛐蛐草逗逗它,蛐蛐便被逗得欢唱起来;闲暇时,听听它“弹琴”,饶有趣味。时而,我们还叫它上“战场”去争斗,往往是一场令人期待的精彩酣战。

  童年的夏天充满趣味,想来有相当部分是夏虫“贡献”的。


作者: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