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柯桥一名31岁女子小朱因食用自制生腌梭子蟹出现了严重腹泻,经绍兴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肠胃炎。
随着禁渔期结束,大量梭子蟹上市,生腌等特色吃法虽受青睐,但操作不当易引发健康风险。医生提醒:夏季海鲜处理需严格把关,避免“病从口入”。
据悉,小朱的亲戚从事梭子蟹销售生意,前几天送来几箱蟹供家人尝鲜。因数量较多,小朱的婆婆为便于储存,便参照网络配方制作了生腌梭子蟹(咸呛蟹),仅将梭子蟹切块后配以大蒜、生姜、白酒等调料,经冰箱冷藏一天即食用。不料小朱食用后当晚便出现剧烈腹泻,直至次日清晨累计如厕10余次。家人见情况严重,急忙将其送至绍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救治。经化验检查,小朱被确诊为急性肠胃炎,经治疗后才逐渐好转。
绍兴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周斌介绍,急性肠胃炎是夏季高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发热、脱水甚至休克。夏季高温潮湿,食物易腐败变质,海鲜尤其是甲壳类动物如蟹、虾等极易携带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若处理不当或生食,极易引发急性肠胃炎。
针对家庭应急处理,周斌建议以预防脱水为首要任务,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调整饮食,初期短暂禁食4-6小时,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米汤、粥等清淡流质食物。可适当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道黏膜,但需避免盲目使用止泻药,以免阻碍毒素排出。若出现每日腹泻超10次、持续呕吐无法进食、便中带血或脓液、体温超过38.5℃不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眼下正值海鲜消费旺季,周斌提醒市民,严把“三关”保障饮食安全:选购时优先选择活力强的活蟹;烹饪海鲜时务必彻底加热,且即烹即食,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未及时食用的海鲜应低温冷藏或冷冻贮存。此外,自制醉蟹、腌蟹由于杀菌条件有限,食品安全风险较高,建议市民尽量避免夏季食用。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