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卖菜的表姐夫

2025-08-30 17:00

来源:

出了小区,跨过马路,就是市里最大的农贸市场。

我和爱人常去农贸市场,那里的蔬菜都是乡下老农的新鲜货,刚从藤架上采摘下来、才从泥地铲起身。

过了早上七点半,骑着电动车、脚踏车,驮着菜篮子的老头老太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只要头尖眼快,总有空位。

那些丝瓜、青豆、豇豆、香葱、南瓜自然不会窝在篮子里,它们都有各自的展示平台。

丝瓜是个好东西,以它为主,炒青豆子、炒菌菇,再来个丝瓜蛋汤、丝瓜蚬子疙瘩汤;以它为辅,鱼烧丝瓜、豆腐丝瓜……这些都是饭桌上的美味佳肴,下饭菜,还有营养。

转了几个摊位,数眼前这家的品相最好。

“几块钱一斤?”“三块。”“两块五吧。”

摊主瞧了我一眼,没回话,看来是认可了。

六根鲜嫩嫩、无斑点的丝瓜被我爱人装进方便袋。

“拿走吧,不要钱。”

我爱人有点诧异,反复揣摩,脑海里却闪现不出熟悉的画面。

“你不是老三吗?”卖丝瓜的摊主只打量了我一眼,就已认出我是谁。

我这才依稀记得,他是我大姑家的女婿,我应该尊他一声表姐夫。岁月催人老,我竟老眼昏花淡忘了,他却还能一眼辨认出我来。

三十年前,我曾在乡办农具厂见过他,那时他还在木工车间锯板。他不爱交流,一天说不到两句话,好在木工手艺顶呱呱。

我责怪自己,以前进市场怎么就没在意表姐夫,总是选菜不看人。

我这才知道,表姐夫已七十四岁,但他总觉得还没资格歇手不做事,种点蔬菜,多少也是生活来源。他遵循着古训“一分两分,聚起来结婚;一角两角,趸当起屋。”这些听上去有些“陈旧”的观念,早已在老一辈人心中深深扎根。

看他没有收款二维码,我爱人赶紧从包里掏出十块钱放在菜篮里。

表姐夫见状,急忙补了好几条丝瓜。

我拎在手里有点沉甸甸的。

这时手机响了,屏幕上显示出短信标注:妻姨表弟。他说中午如有空,到木野小镇聚聚。

我回头望了望表姐夫,他这个老木匠,居然没带小凳,早已习惯蹲着卖菜。

我立即走上前,问了表姐夫的电话号码。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走亲戚,连堂姐弟、表姊妹间都鲜有互动,这不全怪他们,工作压力大,生活很不易,看淡不等于寡义薄情。

其实我也常常有意无意地像这样和亲朋好友相处,就像对待表姐夫这样的“圈外”亲戚,见面了,才会短暂涌动暖流;久违了,又渐渐淡忘。

如果亲情能够像那庄稼地里的丝瓜,敢于破圈突围,又不离根系,即便摘了一批又一批,还会有大批新的瓜纽生发出来,那该多好啊。

(内容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编辑:邵正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