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学院学生自主研发的“小芯片志愿服务系统”,以95%的满意度刷新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这个用代码编织的应用系统,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当技术创新嵌入基层治理,效能将迎来质的飞跃。
“小芯片”构建的数字生态,用算法架起了供需对接的桥梁:组织者发布需求时,系统自动标注服务类型、技能要求和时间窗口;志愿者通过标签化档案“接单”,算法会推送最优匹配;服务结束后,双向评价体系让反馈即时闭环。这种“发布-匹配-服务-反馈”的全链条数字化,将“需求端”与“服务端”的契合度拉到最高。
“小芯片”的价值,远不止于志愿服务领域。基层治理中,类似的“微小痛点”遍布角角落落:社区物业的报修响应慢,老旧小区的停车位抢破头……而“小芯片”的启示正在于:解决这些问题未必需要巨额投入,往往需要的是像学生团队这样的“创新眼睛”,用数字化手段将分散的需求集中起来,将闲置的资源盘活起来。比如,社区可开发“邻里互助系统”,让有技术的家庭帮邻居修家电,让有闲时的居民为独居老人送饭,激活熟人社会的温暖。
真正的治理效能,往往藏在对“最后一公里”的深耕细作中。当更多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加入这场“微创新”浪潮,当更多“小芯片”嵌入社区治理、政务服务、民生保障中,技术赋能的红利才能真正渗透到广大居民群众。
钟伟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