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崧厦街道“稻田上的24小时”:
稻田+艺术
“画”出振兴新图景
夏末的上虞区崧厦街道祝温村,千亩稻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就在这片广袤田野中,一座由闲置楼房改造而成的“稻田上的24小时——青年艺术+社区”(以下简称“稻田上的24小时”)悄然焕新。楼房、草坪与帐篷错落有致,从空中俯瞰,仿佛田野里生长出的一个年轻聚落,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片稻田如何吸引青年艺术家?
蔡烨俊是“稻田上的24小时”负责人,他和伙伴们常常席地而坐,在稻田边畅想未来的无限可能。“我们希望这里能成为青年艺术家的创意据点,也让村民和土地焕发新的生机。”他说。3年的时间里,他们团队将闲置农宅一点点改造成设计师共创空间,并引入共享工厂,为创业、社交和艺术体验搭建起开放平台。
蔡烨俊告诉记者,“稻田上的24小时”目前已签约线上产品独立设计师、插画家8人,并与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的多名年轻毕业生达成线上办公合作。“稻田上的24小时”不仅吸引青年艺术家驻村创业,还为周边中小企业提供平台,让企业与青年设计师、插画家对接,探索从代加工到自有品牌的升级之路。
走进青年社区,能看到雨伞企业“天气友人”品牌店已经摆放了许多设计新潮的样品。作为本地传统伞工厂,“天气友人”希望在这里融合在地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故事。负责人介绍说,未来他们还会举办稻田艺术节、创意产品展,联动“天气友人”线下店,把城市商业的迷你形态引入乡村,让更多人看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每到傍晚,青年们忙完工作,会即兴在草坪上举办小型“派对”,分享音乐、采风绘画,村民们好奇地围观,孩子们在帐篷间奔跑,艺术与生活在稻田里交融。“我们希望把艺术、创业和社交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返乡青年的活力社区。”蔡烨俊说。如今,祝温村的稻田不仅孕育着粮食,也承载着青年人的梦想和乡村的未来。
嵊州市甘霖镇稻梦谷:
稻田+农文旅
打造富乐新田园
改造旧屋与退役火车、策划与引进餐饮住宿业态、设计独一无二的IP、引进数字化技术……近日,嵊州市甘霖镇水稻良种场的新业态建设如火如荼,这是一个名叫“稻梦谷·富乐田园”(以下简称“稻梦谷”)的项目,将于今年9月份正式面世,为游客带来稻田农文旅的新体验。
“我们的项目涵盖了农业科普、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研学体验、产品销售等五大核心板块,旨在为大家提供优质体验。”稻梦谷项目负责人张桔芳介绍说。比如在室内主场馆有一个阶梯教室,这里还可以是一个小型剧场,可以给不同的人群带来绘本剧、童话剧、小型音乐会等多种活动。记者看到,室内共有3幢建筑,业态丰富,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可以拥有不一样的体验。利用数字化技术,青少年可以直观地学习到生态环境知识,一件件动植物标本映入眼帘。“小朋友们在课程学习之余,可以到这里放松一下,拓宽视野,真正地亲近大自然。”张桔芳说,中年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纳凉、看书等活动。老年人走进此处,可以感受到田园生活的数字再现,与年轻一辈分享稻田劳动体验。
从室内二楼的观景台向远处望去,一片生机盎然的稻田进入了游客的视野,其中最远方的一辆小火车尤其夺目。“这是我们的一个文旅打卡点,游客可以在这辆退役火车上体验住宿、餐饮、旅拍等业态。”张桔芳说。在小火车所在的大片稻田中,游客可以拍照打卡、学生可以研学体验,丰富多彩。此外,在稻田中,一间咖啡屋即将建成。
这么多丰富的业态,如何串联?答案是一个酷似“米粒”、憨态可掬的IP形象,它叫“Domo”。张桔芳对此解释说:“‘Domo’就是‘稻梦’的谐音,以稻谷为灵感,寓意事业有成、生活舒适,也表达了‘一粒米折射万物生机’的精神内核。”源于稻田,扎根稻田,以此为载体,为所有游客带来诗意体验。
越城区鉴水科技城智祚农谷:
稻田+科技
解锁田园新业态
在越城区鉴水科技城的东北面,东湖·智祚农谷(以下简称“智祚农谷”)的上空,白鹭与无人机齐飞,落霞与稻田交相辉映。围绕着低空经济与稻田,这里的新业态生机勃发,同时又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市民丰富了农文旅体验。
“智祚农谷拥有着很强的区位优势,它与市区很近,比如从迪荡湖驱车赶来这里,仅需要15分钟左右,交通便利。”鉴水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钟亦晔介绍说。通过在稻田里建设特色栈道、秋千、祝福墙等打卡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智祚农谷一下子在社交平台走红,即便是炎炎夏日,亦有不少摄影师与游客冒着酷暑赶来。
多样的业态保证了智祚农谷的满满活力。钟亦晔分享说:“这里最早的业态是一家咖啡馆,后来又有了艺术工作室、无人机社区以及滨水垂钓平台等业态。丰富的业态配合这里的稻田美景,更依托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智祚农谷吸引了不少学生研学游,吸引了不少市民到此放松身心……”
在科技元素与游客体验拉满的同时,智祚农谷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了这里的生态价值。“在园区里有一个小型的气象站,能够实时监测整个片区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亦可以通过算法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此给农业种植提供指导。”钟亦晔说。
谈及未来发展,钟亦晔透露,智祚农谷二期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农文旅,这样一来,发展的空间便更多。“我们主要还是想要打造一块位于市中心的都市田园,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与低空经济优势,实现低空+农业、低空+教育等,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更为丰富的农文旅体验。”
嘉宾说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教师 王楠琪:
稻田不再是单一的产粮地,而是融合文旅、艺术与科技的“立体生态”。这些新业态启示我们:传统农业的转型,需打破“种地卖粮”的惯性思维,以“稻田+”链接多元场景,让农民从生产者变为服务者、创意参与者。当稻田既能长稻谷,也能“长”IP、“长”创意、“长”数据,农业的附加值自然从土壤里蓬勃生长。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