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让“村博”成为乡村“文化芯片”

2025-08-29 09:41

来源:

近日,浙江省文物局公布2025年第一批乡村博物馆名单,滨海新区渔村村渔猎文化展示馆、皇甫庄村村史陈列馆上榜。至此,滨海的省级乡村博物馆数量已有8家。

乡村博物馆自带乡土味,不同于城市博物馆的宏大陈列,其展品皆源自乡土肌理,其叙事皆为乡愁文化,像渔猎文化展示馆里摞满补丁的捕鱼衣和微缩版的渔船模型,见证着滨海渔民的生存智慧;皇甫庄村村史陈列馆里的社戏戏台场景,还原了鲁迅笔下看社戏的百年民俗记忆。“村博”没有高大上的古董“值钱货”,但有着乡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印记,那些由村民自发捐赠的老物件、口述史等,都让抽象的乡愁变得可触摸、可感知,让乡村的文化时间线变得清晰可见。如今,滨海已有8家“村博”晋级为省级乡村博物馆,这不仅是乡村文化阵地的升级,更是“村博”赋能乡村旅游的流量担当,让具象化的乡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村博”打开了乡村精神溯源的大门,让散落的乡土文化有了集中安放的空间,但“村博”并非单一的公共文化陈列空间,而是为乡村文旅发展破题赋能的新入口。它以文化为线,将碎片化的乡村资源串珠成链,将沉睡的乡村记忆唤醒,让游客从中看到一个村的前世今生,也更明白乡村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宏大命题。以“村博”为载体,以体验为切口,讲好滨海新区乡村故事,还原滨海新区人文历史,这种“文化+体验”的乡村文旅模式,打破了传统乡村旅游走马观花的局限性,让乡村旅游不再停留在欣赏自然风光上,而是沉浸式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乡村历史的底蕴、民俗特色的独特,实现从看风景到品文化的全面升级。

“村博”晋级“省字号”是起点不是终点,成为省级“村博”之后,又该怎样作为?笔者认为,“村博”首先要避免建成即闲置的尴尬,要把现有资源用足用好,在长效运营与功能拓展上寻求突破。一方面要深化“博物馆+”的业态融合,将“展览+文创+旅游”模式不断延伸,设计更多的个性化研学线路,结合农耕体验、非遗传承等活动,让“村博”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卖点,继而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村博IP”,开发“村博”系列文创产品,让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要建立多元参与的运营机制,鼓励村民担任“村博”讲解员、文化传承人、文化空间经营者,让村民成为乡村文化传播的主体,让村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与此同时,要及时引入专业文旅团队,提升“村博”的展陈水平与活动策划能力,借助数字化手段扩大影响力,真正让“村博”成为凝聚乡愁、带动增收、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芯片”。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 亦 声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