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三个一”,解锁斗门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2025-08-29 09:29

来源:

处暑已过,滨海新区斗门街道的项目建设热度不减。作为区域经济重镇,今年以来,斗门街道锚定27个重点产业项目持续发力,项目建设进度与经济发展质效同步提升。截至7月底,27个重点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61.42%,建设“加速度”持续显现;1至6月,街道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43.9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76.46亿元。项目建设的强劲动能,正稳步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一家企业的焕新

在浙江海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厂区,4.4万平方米的厂房外立面已然“改头换面”——既保留工业建筑的沉稳质感,又注入现代化企业的时尚气息,崭新的灰色外墙搭配简约的金属线条,褪去了这处曾经的印染厂房的陈旧感。

海印数码自主更新项目并非简单的“表面改造”,而是从空间利用到产业能级的全面升级。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针对原有5栋老旧印染厂房展开系统性改造,目标是打破传统生产模式的局限,为企业扩能提质铺路。

“要是没有新区补贴政策的支持,自主更新不会推进得这么顺利。”公司总经理宋丽娜感慨地说,更新完成后,空间利用率和各环节的衔接效率都将大幅提升,这为公司后续拓展市场、扩大产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个园区的崛起

当海印数码“老树发新芽”时,另一处重点项目——启航高端光模块产业园正以“新苗破土”的姿态,成为斗门街道新兴产业蓝图上的耀眼新星。

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20多名工人正在不同楼层忙碌,施工员王连彬穿梭于各作业面,不时叮嘱工人注意用电安全。“目前项目总体进度已达60%,主体结构全部完工,正在等待验收,接下来将进入内墙粉刷、水电安装和消防设施调试阶段。”王连彬介绍,为确保项目按时交付,施工团队根据天气变化动态调整工序,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冲刺年底竣工验收目标。

这个总建筑面积达2.62万平方米的产业园,背后隐藏着斗门街道盘活土地资源、对接新兴产业的巧思与担当。据悉,该地块原为工业出让用地,但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容积率仅1.01,大量土地处于闲置或低效利用状态,与“绍芯谷”发展“泛半导体+”产业的需求严重脱节。

为破解这一矛盾,斗门街道顺势而为,决定对地块“动手术”——拆除老旧厂房、新建高标准工业厂房,将容积率提升至2.03,土地利用效率翻番。“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为新兴产业腾出空间。”斗门街道有关负责人说,项目建成后将重点引进高端光模块、半导体配套设备企业,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地。

一项服务的升级

为保障重点项目从落地到投产“一路畅通”,斗门街道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企业发展关键环节,核心举措便是迭代推出“联地驻企指导员”2.0版本。街道组建由56名干部组成的服务队伍,化身为企业“店小二”,通过“助企联心大走访”活动,定期深入重点“四上”企业与项目现场,面对面听诉求、解难题,把服务延伸到一线。

这一模式的成效,在西爱西尔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去年,该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摘得40余亩工业用地,今年动工前,企业对工地进出临时通道办理、开工前手续办理犯了愁,驻企干部得知后,不仅耐心指导流程,还协调解决堵点问题,成功打通开工前“最后一公里”。此外,“联地驻企指导员”还积极宣贯滨海新区“1+9”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兑现各类奖励、减轻负担。针对排污指标、电力配套、环评审批等企业关切的问题,主动对接各部门,先后帮助金宸三维、玲龙机械等企业解决排污指标难题,为项目推进扫清障碍。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服务就是谋未来。”斗门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新”破局、以“心”服务,既要推动更多传统企业像海印数码一样实现有机更新,也要加快启航产业园等新兴载体建设,更要持续升级“联地驻企”服务,让项目建设快起来、产业发展强起来,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陈嘉琦 通讯员 叶小芳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