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打响项目持久战,提效攻坚厚培“动力源”

2025-08-29 08:39

来源: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加快重大项目推进步伐,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绍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打好项目持久战决策部署,聚焦项目全链条、全周期,抓进度、重谋划、争要素,持续深入开展“项目提效攻坚”行动,坚定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统筹全链抓进度

烈日晴空,热浪翻涌。位于越城区皋埠街道的集成电路链主企业配套产业园(南区)A地块项目建设现场,是一派比气温更“火热”的攻坚景象。作为今年省“千项万亿”工程新建项目,该项目于1月开工建设,目前已进入项目主体施工阶段,计划2027年前完工。“为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我们制订了问题清单、进展清单、投资清单、责任清单,提高项目全过程管理水平。”越城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越城区低空经济配套产业园、鉴水科技城院士岛及周边提升项目等6个列入第一批省“千项万亿”工程新建项目的重点项目已全面开工,正加速推进。

项目推进涉及部门多、领域广,需要打通壁垒,才能凝聚合力,高效推进。

早在今年初,我市就专门制定《项目提效攻坚行动方案》,通过全市域谋引、全节点提速、全要素保障,引导全市上下以最大力度抓项目。在此基础上,近日,市发改委又牵头印发《打好项目持久战》实施方案,聚焦项目全链条、全周期,紧盯重大项目前期、拿地、开工、竣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压实责任,高效推动项目建设达产。

新建项目方面,对2025年度221个市级及以上重点新建项目,制订分季度开工攻坚计划。其中,对35个省“千项万亿”工程新建项目的要素保障情况进行集中梳理,形成“一项目一要素保障”清单,紧盯“用地、环评、能评、文评、用林”等节点,落实责任,明确路径,倒排时间,挂图作战,以推进新建项目早开工、早入库,快建设、快投产,力争“千项万亿”工程新建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

在建项目方面,全力推进镜岭水库、甬金高速改扩建、星柯光电、柯诸高速、绍兴地铁2号线等一批“千项万亿”工程项目,推动投资加速释放。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各地纷纷创新工作机制,开展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服务。如诸暨市创新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开工一件事”改革,通过“一表梳理、三线联动、五证齐发”,把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0天缩短至10天。

“作为牵头部门,我们将一体统筹推动招引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入库、入库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投产五方面工作,确保全市174个‘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全年投资完成率100%以上,力争达到120%以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抢抓窗口谋项目

项目是“龙头”,谋划是“源头”。

不久前,上虞区举办第四届“青春之城”高质量发展项目谋划擂台赛决赛,20个高质量项目现场路演、同台竞技。这些项目中有涉及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的产业项目,也有体现国际范、时尚感、年轻态、上虞味的引领性项目。“这些项目将进一步优化上虞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上虞区委有关负责人说。

抓项目重在深谋划,须前瞻布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当前,我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只有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才能保持住当前的强劲势头,推进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项目谋划方法,厚植发展新动能。新昌县连续三年举办“新项目·昌未来”高质量项目谋划活动,全力打好“项目为王”主动仗;嵊州市瞄准大数据、新能源等新赛道,积极谋划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动产业“链式”突破、“集群”提升;柯桥区不遗余力做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摸排工作,2025年第一批已摸排上报6个优质项目,总投资406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为全市第一……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聚焦战略布局、重大规划、政策导向、区域融合、内生挖潜、两新融合、民生所需、绿色低碳等八个方面,我市已累计谋划储备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计划开工重大项目644个,总投资9242亿元,形成了近期可实施、远期有储备、动态可调整的重大项目储备库。

从投资领域看,科技和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城市新兴业态等项目占比较高。其中,先进制造业领域呈现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的景象,信息技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项目越来越多,内生项目占比提高。

“接下来,我们将抢抓政策窗口,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进一步健全优化‘研政策—谋项目—争要素—抓落地’机制,持续谋划一批跨区域跨行业跨周期重大项目,进一步发挥重大项目的关键性支撑作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精准直达争要素

眼下,位于滨海新区的长三角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中心及农批市场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今年上半年,该项目成功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1.48亿元,为项目加速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

重大项目的带动力有目共睹。推进过程中,如何破除资金、土地、能耗等堵点痛点?

打好项目持久战,重中之重要抢抓机遇,聚焦“两重”“两新”、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基金、国家用地单列等政策,做精做深做实政策高效承接和有效供给文章,全力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里的“大盘子”,释放经济发展潜能。

为此,我市建立了市、县两级常态化衔接汇报及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跟进上级审核动态,对上级报送要求迅速响应、高效协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共有包括长三角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中心及农批市场、上虞区东关片区涝区治理—五甲渡闸站建设工程、嵊州市城隍坊老旧小区综合提升工程等在内的28个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总计20.2亿元,资金总量居全省第2,创历史新高;18个项目获“两重”资金26.7亿元,65个项目获专项债212.5亿元,均位居全省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打好项目持久战’要求,持续开展督导服务,及时化解难题,千方百计推动已争取要素项目按要求加快落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保持大抓项目的力度、韧劲、拼劲,全市上下正以矢志不渝、久久为功的劲头,全力打好项目持久战,在项目建设的主赛道上当尖兵、作示范,跑出加速度、闯出新天地。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林佳萍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