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传承红色基因,承做时代新人

2025-08-28 10:28

来源:

踏入红色传承纪念馆,墙面镌刻的日期与事件化作时光刻度,缓缓铺展百年征程画卷。指尖轻触冰凉墙面,似触到历史温度——从1949年天安门的五星红旗,到2024年月球背面的月壤样本,每道刻痕都在诉说:这是用信仰铺就、奋斗浇灌的复兴之路,红色基因便是路上永不熄灭的星火。

1949年10月1日的字样,如醒目的历史印章。我仿佛看见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响彻云霄,广场红旗如海浪涌动,无数人热泪盈眶——那是中华民族挣脱枷锁、挺直脊梁的时刻。这抹红,是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赤诚,是刘胡兰面对铡刀的不屈,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染就的底色。原来红色基因从不是抽象符号,它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无畏,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早已融入血脉。目光移至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四字带着硝烟气息。课本里的故事在此刻鲜活:志愿军战士穿着单薄棉衣,在长津湖冰雪中卧成冰雕却紧握钢枪;黄继光用胸膛堵枪眼,邱少云在火海中严守纪律……他们并非不怕疼、不怕死,只是“保家卫国”的信念重过生命。这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如火种般昭示:面对风雨时挺身而出的勇气,便是对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沿墙前行,科技轨迹耀眼。1964年戈壁滩的蘑菇云、1970年“东方红一号”的歌声、2003年神舟五号升空、2024年月球采壤,背后是邓稼先隐姓埋名、钱学森归国奉献——他们把红色基因里的“奋斗”与“创新”,写进实验室与大漠。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家、2008年北京奥运、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这些时刻让我懂得:红色基因不仅是危难时挺身而出,更是盛世里的锐意进取。

站在新时代路口,我明白:我们这代少年是复兴路上的追光者。传承红色基因,不必等惊天动地,它藏在课堂专注的眼神里、弯腰捡垃圾的动作里。我们要带着红色力量,把小小梦想融入民族复兴大梦。走出纪念馆,夕阳为墙面镀上金光。刻痕里的故事已在我心中种下种子,未来我们必将带着先辈星火,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亮光芒。

鲁迅小学人民路校区四(6)许骏文

指导老师:金菲莹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冯古川 编辑:张艺涵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