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罗家伦以大学精神熔铸抗战烽火中的学术堡垒

2025-08-27 12:29

来源:

罗家伦(1897—1969),祖籍绍兴,生于江西进贤。毕业于北京大学、柏林大学研究院、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国立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等职。

面对日军铁蹄的步步紧逼,罗家伦早在1935年便秘密制订中央大学“三线迁移计划”,当1937年8月南京告急,他果断启动预案,组织全校师生分三路向重庆转移。西迁后,中央大学主要借用重庆大学松林坡作为办学校址,又以高水平的教授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支援重庆大学。不同于其他高校的仓促搬迁,中央大学实现了仪器设备零损失、教学体系完整的奇迹迁徙,连农学院的实验动物都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重庆。这种对学术命脉的极致守护,源自罗家伦“大学者,民族文化之堡垒”的坚定信念。作为这场迁徙的设计师,罗家伦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与教育情怀,在巴山渝水间重构学术殿堂。罗家伦创造性地提出“学术共同体”理念,将校际合作升华为民族救亡的共同体实践,谱写了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守护文明火种的壮丽诗篇。

中央大学入驻后,两校师资互借,部分设施共享,促使重庆大学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显著且迅速提高,1942年正式成为国立大学。1946年中央大学回迁南京,部分教授继续在重庆大学授课,得益于此,重庆大学迅速发展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北 居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