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1886—1964),出生于绍兴府余姚县蒋村,字兆贤,号孟邻,求学于浙江高等学堂、上海南洋公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
蒋梦麟是西南联大的关键推动者之一。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敌机轰炸长沙,时局十分紧张。蒋梦麟到汉口向国民政府领导人建议,把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前身)迁往昆明,因为那里可以经滇越铁路与海运衔接。国民政府马上表示同意。1938年2月,搬迁的准备工作已大致完成,蒋梦麟从长沙辗转到达昆明。蒋梦麟到昆明后,立即投入新校址的筹建工作。北大与清华、南开合组的西南联合大学,实行三校共治,蒋梦麟秉承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理念为联大精神奠基。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存在了8年11个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杰出人才,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蒋梦麟作为北大代表,其坚守与妥协的平衡,体现了战时知识分子的集体韧性。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北 居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