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章镇镇任叶村,乡间小路蜿蜒,微风过处,绿浪层叠。68岁的石先叶手捧一张彩色照片,指尖轻抚,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八十一载的时光。“大伯,您回家了,我们祖孙四代终于团圆了。”
石先叶口中的大伯,是观杰烈士。观杰原名石永仙,1921年生于这片土地,1944年为保卫慈溪东埠头的民粮与军粮,在与日伪军的激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3岁。石先叶生于1957年,与大伯从未相见。
2020年,观杰生前战友秦基携一张黑白合影寻访而来,石先叶这才第一次看见大伯的模样。那一刻,他眼泪夺眶而出,“尽管影像斑驳,但照片中那坚毅的眼神和挺拔的身姿,和父亲口中的‘哥哥’一模一样。”
前不久,有媒体联合专业院校发起了一场名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用AI助力英烈回家”的公益活动。石先叶通过这次活动得到了一张利用AI技术修复并彩色化的观杰照片。“能有一张大伯的遗照,是爷爷毕生的心愿,如今终于实现了。”石先叶说,儿子石国也专程赶回老家,共同迎接这次特殊的团圆。
“父亲常对我说,大伯是一位抗战英雄。”因为自小长辈就在家里时常说起,所以石先叶对大伯生前的经历比较熟悉。1938年,观杰刚从春晖中学分校毕业,便怀着一腔报国热血,毅然离家,参加新四军。“当时家里还算富裕,他名下有14亩地,可他全都卖了,换作抗日的经费。”石先叶郑重地说。
1942年,观杰返回浙东投身敌后抗战。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1944年7月31日,在东埠头保卫夏粮的战斗中,为了端掉敌军的机枪阵地,观杰带队冲锋,身负重伤。战士上前抢救,他却说,“不要管我,继续战斗。”最终,观杰因失血过多壮烈殉国。同年8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将他率领的第七中队命名为“观杰中队”。
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上,“观杰中队”的战旗昂然飘扬于天安门广场。2020年,观杰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21年,观杰烈士诞辰百年之际,观杰烈士事迹陈列馆在章镇老街正式落成。这座300平方米的展馆中,陈列着24件珍贵文物,并通过图文、影像呈现观杰与“观杰中队”的英勇事迹,以及浙东游击纵队转战浙东、抗击日伪的壮阔历史。
“英烈的故事,我们研究了一辈子、守护了一辈子,就盼着能有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模样,记得他们的牺牲。”绍兴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韩茂仁说。
81年过去,英雄的精神仍在故乡绵延。石国说,他常以观杰的事迹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要努力读书,像大爷爷一样报效国家。”2020年,村里成立“观杰志愿服务队”,由党员、果农、青年组成,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让人居环境更美,让红色热土焕发新生。上虞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也编纂出版史料专著,收录了大量一手回忆与文献,树立起英雄的光辉形象,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红色资源。
一张AI复原照,圆了四代人的“团圆梦”;一座陈列馆,铭记不朽的精神丰碑。观杰烈士不仅回到了亲人的相框里,更永驻于故乡的青山绿水间,留在故乡人的心头上。他的精神,由一个家族代代讲述,由一支英雄中队接力传承,被一群乡亲身践力行,必将在新时代里,迸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赵婧赟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