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非典型性”夏天

2025-08-18 08:34

来源:

立秋后,“秋老虎”却持续发威,眼看着三伏天就要结束了,气温反倒居高不下。

回首看2025年的夏天,着实有点不一般。

以往,梅雨一过,便烈日当头暑气蒸腾,积数十载江南暑期之经验,未曾有异,这叫盛夏。

可今年热与凉的节奏有点乱了。先是入梅早,出梅也早,雨量比往年明显少。出了梅,雨却下个不断,虽温度不高,却还是有“上蒸下煮”之感。入了伏,“范斯高”来了,而往年,这个时间影响浙江的台风很少。这一场台风虽未致灾,但有风有雨有降温,磨叽了两天,太平洋上又生成了“竹节草”,它在浙江边上转悠,一会儿停止编号了,一会儿又复活了,弄得风风雨雨阳光惨淡。

记忆中,原本的夏天热得通透敞亮、正大光明、堂堂正正。可今年的夏天却非晴非雨、不热不凉、黏黏糊糊,直到三伏才有了夏天的样子。这让人难以定义这个夏天。前些年有个词很有概括力,借来一用,姑且以“非典型性”夏天名之吧!

浙江的夏天其实并不讨人喜欢,热得穷凶极恶、蛮不讲理,还格外漫长。优点在于专一,总是那么干柴烈火。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了畏惧、无奈、勉力应对的心理预期,也算是构建了人类与自然的微妙平衡。

可事情一旦失去确定性,就乱了套,进退失据、手忙脚乱。

夏天开空调理直气壮,但天气一凉就让人迷乱。有几天气温降到30摄氏度以下,开空调吧,显得浪费而铺张;不开,家里潮湿而憋闷。

在这样的夏日,对于老年人来说,许多事情都变得没了章法。比如做饭,是否减少凉拌菜的频次、增加烹炒的品种,以与天气保持一致?比如是否调整家中冷开水的储备量?降压药是否需要增加半片或四分之一片?是否召回正在休假的电蚊香?出门散步坚持穿短裤还是改穿长裤?

夏季降温理当高兴,只是风不呼号、雨不畅达,潮湿闷热,很不爽气。诸多情绪状态,竟无一匹配。

说非典型性夏天,当然是生活细节放大后的戏谑调侃,用以消夏而已。

如果我们以节奏稳定的运行态势为参照,50后、60后所经历的人生也是“非典型性”状态。这代人在青少年时经历了一段特殊岁月。成年后,社会又以全部动能追求知识与技能,以期形成最大的生产能力,与遥遥领先的世界同频共振。于是这段人生成了其他年龄段所不曾拥有的“非典型性”人生。

而如今,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的到来,使社会发展更快、生活更加便捷、物资更为丰富、财富更加充裕。但知识的起点也在提高,ChatGPT、DeepSeek、Grok4……从未见过的新名词让人感到新奇、陌生和困惑。

好在生存是个延展性很强的词汇,维特根斯坦说“语言即世界”,你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构建了你的世界,但这也是世界的一部分。

世界的广大与包容正在使各种“非典型性”融入常规和常态。我们遇到的“非典型性”,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环境的,都会成为稀有的经历,存入我们的记忆,其中包括这个夏天。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