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南京市档案馆迎来“寻根热”

2025-08-12 16:20

来源:

昨天,据网络平台数据,电影《南京照相馆》票房超过了22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电影的大热,也让南京市档案馆里开始热闹起来,原来南京市档案馆收藏了一批创建于1946—1948年的南京户籍档案卡,提供了一次大家与祖辈“重遇”的机会。

南京市档案馆统计,自7月23日以来,总计接待查档者6000余人,最高一天达到1200人。南京市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处相关负责人说:“申请的地址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还有一些海外申请,我们增加了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全力以赴。”

起初,大家可能只是因为好奇,自己的祖辈长什么模样。从那些泛黄的户籍卡中搜寻到的信息,却还原出一个个具体家庭的遭遇。它们是南京大屠杀的旁证,透过一双双祖辈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他们遭遇暴行留下的创伤,更看到了他们眼中不曾被磨灭的骨气。

南京市民杨思娴就是其中的一位寻根人,她的太爷爷去世比较早,她对太爷爷的长相没有印象,在南京市档案馆找到太爷爷的档案后,杨思娴很是感动。她说:“看到太爷爷鲜活的照片,心里面感触很深,眼泪都下来了。”

还有一位老人是子女带着来的,查到了他父亲的一张民国户籍卡,老人当时很激动,老人说从来不知道父亲的照片是什么样子的,他父亲的墓碑上至今也没有照片。

南京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档案馆展柜里展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户籍卡,其中有一张是夏淑琴老人的。今年已经96岁的她是东京国际军事审判法庭上的证人,证明了她当年生活在南京,而且是南京大屠杀的见证人,这是很重要的历史证据。

据悉,南京市档案馆里的民国户籍卡是2006年南京市公安局在浦口区的一个仓库中发现的。由于常年无人问津,部分卡片已经虫蛀或者霉烂。移交给南京市档案馆后,工作人员用了4到5年的时间进行大规模修复,最终形成电子档案,面向公众开放。这些户籍卡中的照片有的有剪过的痕迹,工作人员分析可能从自己的家庭合照剪下来了,有的是自己到照相馆拍摄的。

目前,南京市档案馆共有民国户籍卡共有154万张,查询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被查人要确定在1946—1948年居住在南京城区;其次,申请者要尽可能提供包括姓名、出生日期、住址、职业等在内的信息,便于工作人员筛选、对比。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