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开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新增一篇令人瞩目的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这篇课文讲述南仁东从童年对星空的好奇,到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用22年建造FAST(中国天眼),体现了他的执着、家国情怀和自主创新精神。
语文教材的变动向来备受社会关注,《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的入选,不仅让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更是一堂关于“追星”的人生必修课。这篇课文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天眼之父”南仁东的一生,恰如为青少年价值观的天空点亮了一颗恒星——真正值得追的“星”,是那些以家国为怀、以科学为炬、以奉献为姿的追光者。
当屏幕上的娱乐明星占据热搜,当“一夜成名”“流量为王”的价值观悄然蔓延,南仁东的故事恰如一面镜子,照见什么是真正的价值重量。他用22年光阴将“中国天眼”从构想变为现实,让中国射电天文学研究领先世界20年。课文里那句肺腑之言“‘中国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让青少年明白:真正的“偶像”,从来不是活在热搜里的符号,而是把个人命运嵌入国家发展坐标的实干者。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它更是一部记录中国科技崛起的精神史诗,为青少年提供了“科学观”与“家国观”的双重启蒙。
为了制造“天眼”,这个曾经深爱西装的“海归”科学家,带着咸菜,扛起锄头,在一座座大山里冲锋,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为了项目立项“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却始终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南仁东的一生,就是中国科技自力更生的缩影。他诠释的不仅是科学精神,更是民族骨气。课文中贵州乡亲为支持工程“让出土地、修路架桥”的细节,则进一步让青少年看到,伟大的事业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无数人“不计功利、共克时艰”的交响。这种“自力更生、协同奉献”的精神,正是当下青少年面对全球化竞争应有的精神底色。
科学报国不是一句空话,南仁东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颗“星”的光芒,终将照亮更多青少年的成长之路。真正的“追星”,是追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担当。而这,或许正是《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入选教材的最深层意义:为青少年的价值观播下一颗种子,待它长成参天大树时,便会有人向着星辰大海,续写属于中国的追光故事。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胡欣红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