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守护古碑上的时光密码

2025-08-09 09:09

来源:

近日,记者走进喻革技那墨香与旧纸气息交织的工作室,只见他正俯身于一方古朴石碑之上,手腕稳稳地操控着蘸满墨汁的拓包,在湿润的宣纸上均匀扑打。每一次起落,碑石上沉睡的文字与纹饰就如被唤醒般,在纸面上逐渐清晰。这门流传千年的拓片技艺,正是他与古碑对话的方式。

喻革技的拓片技艺,是一门深具功力的艺术。首先需要细致地清理石碑碑面,确保无尘无垢;接着,将韧性极佳的宣纸用水均匀润湿后覆盖在碑石表面,再用特制的棕刷或软毛刷轻轻捶打、刷平,使纸张紧密贴合碑文的每一个凹痕与凸起。喻革技告诉记者,这个“上纸”的过程极其关键,力度要恰到好处,既要纸张完全服帖,又不能用力过猛而破裂。

等纸张湿度适中,便进入“上墨”环节。喻革技手执拓包,蘸取调制均匀的墨汁,先在废纸上试墨,确保墨色深浅合宜、无杂质。随后,他屏息凝神,用拓包在覆纸的碑面上有节奏地、由浅至深地扑打。“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的控制力。墨色要均匀,不能有晕染或遗漏;力度要一致,既要清晰地显现字口和纹路,又不能因墨太重而模糊细节或渗透纸张。”喻革技说,这个过程需要一遍又一遍重复进行,直至碑石上的所有信息都清晰地转移到纸上。待墨迹干透,一张承载着历史印记的拓片才最终完成。

拓片诞生不易,而要让这些承载历史的“纸化石”长久留存并便于欣赏,则需经历另一番精妙的转化——装裱。喻革技用技艺将脆弱拓片转化为可悬挂的艺术品。

他先将完成的拓片画面朝下铺于光洁台面。“调制好的浆水是关键,过稠过稀皆不可。”喻革技说。只见他用工具蘸取浆水,沿着拓片上文字或纹饰的细微结构,用笔尖小心翼翼地刷抹。待浆水均匀润透,覆上托纸。“这个时候要很小心,力气稍微大一点就可能把纸张撕破。”喻革技说。他用鸡毛帚如拂尘般轻轻一扫,让纸张自然服帖。稍候片刻,将其转移到一旁备好的吸水纸上,用棕刷力道均匀地刷实,吸走多余水分。随后在拓片四边刷上稍稠的糨糊,下沿特意贴一小纸条留作启口,再郑重上墙。数日阴干后揭下,裁切整齐,一幅既便于展阅欣赏,又能长久保存的装裱拓片方告完成。宽边的留白,静待后人题跋钤印,续写文脉。

这份指间定力,源于喻革技近40载的求索。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便拜师于装裱名家刘有成先生门下。经年累月的研习与实践,他逐步承袭了源自江浙地区、被誉为“苏裱”的独特神韵——画面平挺柔和,配色清新淡雅,格调文静隽永。

2019年9月,传统拓片装裱技艺入选第五批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20年10月,喻革技入选为越城区传统书画装裱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在绍兴这片翰墨飘香的土地上,喻革技深知将传统拓片装裱技艺发扬光大的时代意义。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驱动他一直默默耕耘。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傅平航 编辑:邹俊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