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记录生活 让时间“可见”

2025-08-08 11:16

来源:

近日,“建议大家都去频繁大量地记录生活”登上热搜,官方媒体纷纷鼓励人们通过文字、影像等方式记录生活,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你是那个善于记录的人吗?一次健身跑、一顿家常饭、看完电影的感悟、孩子的成长瞬间……这些身边具体而微的小美好,你有没有第一时间记录下来?

时间易逝

图文永恒

日子总是匆匆向前,许多温暖的片段如果不及时定格,便会在不经意间消逝。丁建国是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的一位老师,他用坚持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儿子从出生到高考结束的成长过程。厚厚的日记本积攒了34本,堆叠起来有60厘米高,约120万字,这些记录点滴生活的文字中浸润着浓浓的父爱。“这是一个自然人走向社会人逐渐成熟的蜕变,也是一个平凡人最自然不过的描述,但它却清晰地记录了这一切,回过头来看这些,显得多么自然,多么平常,又多么令人欣喜。”丁建国告诉记者。

如今,儿子已上大学,但丁建国的34本日记成了最宝贵的财富。“不管是3岁时的淘气样还是12岁时的少年样,亦或是18岁时的青年样,我都能凭借日记中不多的文字清晰地回忆起来,有时甚至能嗅到那一天的气息,触摸到每个人的肌肤。”丁建国说,这些回忆中不但有精美的画面,流畅的视频,还有最令人感动的思念,他感谢当年的自己作了“写日记记录儿子成长”这么一个正确的决定。

柯桥市民王彩英自嘲有较强的“时光保存欲”,她喜欢将自己的生活点滴发在朋友圈,并不太在意点赞数,而是更看重未来自己回看时的感受。“最近是儿子入职两周年的纪念日,看到他长大成人让我感慨万千,于是我翻出他高中复习时朋友圈记录下来的资料,瞬间,所有脑海里的场景拉回十年前,那种感觉特别奇妙。”王彩英说,时间是握不住的,但是文字和图片可以。朋友圈就是她的电子日记本,自己想到什么都会发到朋友圈,“朋友圈的访客,是未来的自己。”她说,建议频繁记录生活是她听到的最舒心的一句话。

享受当下 记录美好

市民诸彩芳几年前接触古典舞后,就爱上了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学舞的经历,拍一个美美的视频交上打卡作业,引来朋友的好评和点赞。“如今我在朋友圈分享更新学舞日记,更多的是用舞蹈艺术的审美来浸润自己,提升气质的同时也获得身心的健康,用热爱对抗生活的庸常,用镜头定格美好的瞬间。”诸彩芳说,她经常会在忙碌一天后的闲暇时间,静静翻看自己的朋友圈和视频号,那是她为自己创作的独一无二的作品。“也许没有观众也没有喝彩,但是当我一天天老去时,看着这些美好的画面,我会更有力量去认真过好每一天,它让我在沮丧能量低的时候,一遍遍地为自己充满电,然后去遇见一个更优雅更高贵的自己。”舞姿轻盈,灵魂高贵成了她的座右铭。

因为喜欢养花,黄丹丹也成了在朋友圈“刷屏”的人,特别是春天盛花期,她一天可以发上十多条动态,用镜头定格花朵绽放的瞬间,用文字记录植物生长的故事。“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先看看我的花有没有新变化。长一片新叶了或者又多了几个花苞,都能让我开心。发到朋友圈,原本是自娱自乐,夏天无花可赏的时候翻翻相册。”令黄丹丹没想到的是,很多人看到这么美的花,会问“这是什么花?”“怎么养的?”,甚至有人因为自己的分享也开始种花。那种感觉,就像无意间播撒了美的种子。

在朋友圈的各类分享中,运动达人的动态总是格外醒目,他们的运动瞬间不仅是个人记录,更是对健身生活追求的一种正能量传播。今年74岁的林木根是个“跑马达人”,每天在朋友圈打卡自己的运动记录成了他的一种习惯。“每次跑完步拍下里程截图发朋友圈,不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多厉害,而是想证明普通人坚持久了也会有变化。”林木根说,现在翻看多年前的视频,才发现自己进步这么大。

让每个平凡日子

都闪光

人民日报、央视等权威媒体近期也倡导“记录生活”的意义,鼓励人们用文字、影像留存日常,让平凡日子更有温度。但在采访中,一些市民也坦言,自己其实是逐渐减少了分享。“怕被说矫情”“怕没有人点赞”“被领导看见了会认为我不务正业”……这些“被迫沉默的大多数”,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研训员苏林老师认为,倡导“频繁记录生活”,本质是引导公众建立“心理韧性储蓄”机制,让个体在这内卷的当下能够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也有利于社会和谐。这一建议的核心价值在于对抗记忆模糊和心累,记录下零碎的小美好,能唤醒人们对当下的珍视,变成能回味的“心情加油站”。“攒点这种好体验,能更好的扛住压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每天记三件小事,坚持三个月,真的能让人感觉更好。”苏林表示,频繁记录还可以更好的与自己和外界链接,不管你是偷偷写(比如只给自己看的社交账号),还是挑着分享,都能让你更觉得“我在这儿”,也更有归属感。

同时,苏林分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要小心别掉进“标准幸福”的坑:官方建议听着挺好,但对于忙到飞起的人,或者情绪不太好的朋友,可能因为“做不到那么好”反而更焦虑。“另外,记录生活也不是为了搞个‘完美样板’,所谓毛坯的生活硬是要打造成精装的朋友圈。把记录仅仅当作咱们普通人一个停下来看看自己的机会——不要介意内容和形式,哪怕一年就潦草地写几次,哪怕就语音快速说几句、发个九宫格照片、写三行小日记,都管用,别让记录成了新的负担。”苏林建议。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