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沉醉绍兴:至孝芝泉亭

2025-08-08 09:33

来源:

在诸暨赵家镇枫谷公路的花园岭路段上,靠右侧有一座“介”字状石亭。亭子名唤芝泉亭。它位于小径深处,别看亭子不起眼,在这小小石亭中还隐藏着一个看似平凡却又惊心动魄的孝子故事。孝子故事作为一种文化融于这小小石亭,成为了历代善民化俗的活教材。

相传在唐贞观年间,一个叫张钦若的村民荣登进士榜后,官至凤翔府尹兼管军将军。张钦若逝世后,按照当时的礼制,已在朝廷做官的儿子张万和必须回祖籍为父亲守制二十七个月,称之为“丁忧”。

前途一片光明的张万和丝毫不贪恋官场权贵,毅然为父守孝辞官回家。他和弟弟张万程在墓旁结庐守护坟墓,昼夜悲泣。虽然孝期已过但他二人仍与之前无差,终于他们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墓前竟然生出九茎灵芝,墓侧涌出如醴甘泉。一时之间,乡人为之惊叹。

神龙年间,朝廷下诏举荐孝廉之士,张万和仍然推辞不去赴任,继续为父亲守墓。他终身守墓长达二十余年。二十几年如一日,此心不可谓不诚。张万和去世后,葬于父亲张钦若的旁边。他的儿子张孝祥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放弃官途,也为他守墓二十余年。而这期间,墓前再次生出了灵芝,涌出了醴泉。

天宝五年,张孝穉将父亲与弟弟的孝行上报给朝廷,遂下诏旌其里为孝感,地曰庐墓。孝祥的小儿子张憬也效仿他的祖父和父亲,为孝义守墓十九年。张家的孝义感天动地,故“芝草生,甘泉出”,人们称其为“一门三孝”。

宋开庆己未年(1259)十二月,张万和十二世孙张佺建亭于墓前庐侧醴泉之上。恰逢张佺之子张淇担任嘉兴府通判,他邀请赵与佾、曾文坚、潘文虎等人共同临观芝泉的旧迹。赵与佾被张家一门三孝的故事所感动,题写了“芝泉亭”额。潘文虎将游览的时日刻于亭东的二十五步处,并作了《芝泉亭记》。

芝泉亭的历史是厚重的,四根石柱支撑着的不仅仅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守墓往事,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孝文化。

元代文学家杨维桢听闻这段故事,在凭吊芝泉旧迹后,为之动容,作诗曰:白云深处冢累累,两世真能继孝思。负土成封分马鬣,旌门飞诏下龙墀。庐前柏叶含烟惨,原下泉声带雨悲。我亦怀亲哀欲陨,昔人徒废蓼莪诗。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