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时分,在位于滨海新区沥海街道桑田路的浙江中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高性能纤维新材料项目现场,建设者们仍在穿梭忙碌,机器不停轰鸣。“项目主体建筑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内部作业。”项目施工负责人表示。
据悉,该项目是滨海新区今年首个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进行,从土地摘牌到施工许可证办理仅用时25天,展现了项目建设的滨海速度。项目落户后,滨海新区投资服务中心配备专业“服务管家”,通过提前介入帮助企业梳理流程、办理手续,协同相关部门进行预审、报批,解决了项目开工前的诸多难题。
在建的中实新材料项目
加快产业项目落地是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滨海新区聚焦产业项目落地关键环节,创新构建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服务流程,通过审批前置化、协同高效化、服务标准化,将从拿地到开工的周期由6个月压缩至1个月内,旨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滨海样板。
据悉,产业项目标准化服务流程共分招商落户、前期准备、土地出让、拿地开工4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产业链需求,梳理项目、企业所需高频服务事项,“一链一图、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服务“精准画像”。
此外,新区通过将高达90%的审批所需核心材料纳入预审前置范畴,成功将产业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的全流程审批时限大幅缩短。数据显示,这一“效率革命”激发了投资活力。今年上半年,新区登记备案的5000万元以上民间投资项目数量达44个,涉及投资总金额高达108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大幅增加30.12%。“通过标准化流程,让相关业务部门审批节点实现有机联动,构建了一个高度协同的审批网络体系。”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土地是发展的根基。眼下新区摒弃传统的“被动供地”思路,转而树立积极主动的“用地”服务理念,在项目招商洽谈的最前端环节即深度介入,通过标准化服务实现项目需求与区域资源、政策供给的精准匹配与无缝对接,显著提高了项目落地的可行性和成功率。今年上半年累计有42个项目顺利领取了施工许可证,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312亿元。
这几天,位于沥海街道海天路与百川路交叉口的越华裕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智能倍捻机和加弹机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竣工验收,为项目投运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一期投资约6亿元,用地约84亩,将进一步巩固该公司在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
在验收过程中,具有新区特色的“数智合验”最多验一次服务场景也赢得了企业的交口称赞。“我们着眼于项目建设的实际痛点堵点,推进部门协调统筹化和验收流程智能化,确保项目高效通过联合验收。”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已累计对三花新能源、巴鲁特服饰等23个项目开展了联合验收。
滨海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紧紧围绕“打造大湾区强劲活跃增长极、产城人文融合示范区”发展目标,秉持“专业+温度”的服务理念,积极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章淳 通讯员 章勤菲 宋靖昀/文 骆烨/摄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