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场景都是大视觉场面,涉及大量的CG动画、三维模型搭建和渲染。”项氏兄弟影业创始人兼CEO项水柳向记者演示了影片《鬼吹灯之南海归墟》中的几个经典画面。
主攻影视制作的项氏兄弟影业位于艺创小镇,这里距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不到两公里,聚集了数千家大小不一的文化企业,其中大多为中国美院校友企业。
从中国美院毕业后,项水柳把目光瞄准了影视制作行业。那时,身边不少同学自己开工作室,地点就选在学校附近的艺创小镇。项水柳也看好这里,“既有校友资源,也有产业基础。”
公司成立后,制作的影视产品中不少题材以古代为背景。项水柳也意识到,传统文化要出圈,不仅要讲好故事,更需要技术的加持。
制作网络电影《奇门遁甲》正是一个机遇。为了将这个经典的魔幻IP更好地呈现在屏幕上,项水柳和几十家视觉效果公司合作,其中不少是美院校友企业,涉及到的专业包括虚拟摄影、智能抠像、AI剪辑等,在画面效果和技术上合力攻关。
目前,环美院文化创意产业带已初步形成集群效应,支持了一大批年轻优秀企业,构建起“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闭环,为艺科融合注入新动力。
对艺术院校而言,创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让这些迸发的创意真正扎根产业土壤、转化为具有市场生命力的成果,正成为另一项重要课题。
对于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学生周龙飞来说,2024年充满了惊喜。年初,他加入阿里国际团队实习,参与了Pic Copilot电商海报智能设计工具研发。同年底,该项目荣获2024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金奖。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由中国美院发起,关注年度设计领域的新趋势,以及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相互促进。自2014年以来,累计参赛作品已达5万余件,参赛者涵盖4000余家高精尖智造企业、全球8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
如今已是阿里国际设计中台设计AI能力研发项目经理的周龙飞,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切换”。谈及去年参与Pic Copilot电商海报智能设计工具研发的经历,他依然有些激动。
国际化的电商设计工具会面临非常多的跨文化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审美风格、用户偏好等差异较大,如何在一个模型中解决这些问题?
“做AI应用只靠算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构建了包含全球主要市场文化特征的数据库,让AI能够理解不同地区的色彩偏好、排版习惯、视觉符号含义等文化特征。”周龙飞解释,这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对多元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尊重。
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卢涛说,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意的舞台,让学生创意接受产业检验,培养更贴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在推动设计教育与实践结合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前不久,“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落幕,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曾感慨:“当传统艺术教育与人文科技、数字引擎深度耦合时,迸发出的创新能量足以引发链态反应。”
当艺术与科技真正携手同行,数字时代的艺术想象力,或许会绽放出更璀璨的光彩。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