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根·魂——越剧诞辰119周年主题活动暨嵊州市越剧团主题展”隆重开展,展览以嵊州市越剧团的发展为脉络,通过珍贵藏品、影像档案与沉浸式展演,追溯越剧从田间小戏到戏曲瑰宝的蜕变历程。
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嵊州市越剧团)党支部书记、主任朱杭灿向大家介绍,该中心深植民间传统文脉,在血脉中延续着文化基因,以经典剧目为根基,以创新改编作新枝,守护越剧的传世精粹,又以现代审美重构艺术表达,努力践行“根魂相系”。
朱杭灿,外人趣称其“光头”团长,在担任嵊州市越剧团团长8年间,尽展越剧艺术魅力,剧团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模范集体等。
育才
朱杭灿职业生涯的起点是小学教师。而立之年,意外结缘越剧,走马上任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校长,之后还担任过嵊州市文化馆馆长,2018年出任嵊州市越剧团团长。
虽然之前有近20年的越剧工作经验,然而出任越剧故乡的专业剧团团长一职,还是极具挑战性——传统戏曲式微,如何擦亮这张文化名片,是朱杭灿亟需破解的难题。
上任伊始,朱杭灿就把工作重点放在育人,尤其是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上来。他建立了每年两次的业务专题培训和一年一度的业务考核机制,从机制上激发青年演职人员的学习热情。团里还通过“把专家请进来指导”和“把人才送出去深造”,邀请全国顶尖专家到剧团进行授课和排练指导,为青年演职人员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带薪进修、名师引导等相关机制,激发演职人员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2019年,剧团通过人才引进招聘专职编剧。2020年,遴选优秀青年演员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举办两届名家导师结对聘任仪式,10位越剧名家与12位优秀青年演职员结成师徒,通过“小灶投喂”的方式有效缩短优秀青年演职人员的培养周期,促进他们快速成长成才。“00后”越剧演员陈欣怡在青春版《红丝错》中出演主角,她说:“5年前有幸拜梅花奖得主黄美菊为师,令我受益匪浅。”
今年,该中心复排了越剧《盘夫索夫》《红楼梦》两部越剧经典,通过打造青春版经典传承系列作品,让朝气蓬勃的“90后”“00后”青年演员勇挑大梁,加快青年演职员成长成才,用青春的力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出戏
复排《梁祝》《盘夫索夫》《五女拜寿》等越剧经典、创排《核桃树之恋》《傲雪芬芳》《马寅初》等原创大戏,摄制越剧电影《汉文皇后》,近年来,嵊州市越剧团先后荣获中国戏剧现代戏突出贡献奖、中国田汉戏剧奖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国越剧艺术节剧目金奖等奖项,并2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朱杭灿坚持在剧目创排上两手抓:既排优秀传统剧目也排新剧目,守住根脉,培育新芽,如此越剧艺术才能生生不息。
《傲雪芬芳》,是以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进行越剧改革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越剧现代戏。在该剧创作过程中,朱杭灿几赴上海,组织主创团队以及专家开展剧本论证会,希望能够更好地表达袁雪芬“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的人生信条和不畏艰难、锐意改革的艺术精神。该剧的唱腔设计还特意加入了越剧早期“四工腔”和袁派特色曲调“降B调”等,极具艺术感染力。
《核桃树之恋》,则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越剧现代戏,以核弹技术工人家属的视角和心路历程,展示出一群可歌可泣、可敬可爱的核弹技术工人及其家属的奉献精神。该戏将戏剧的宣传功能、教育功能、欣赏功能融于一体,是一部“讲好中国故事”的地方戏曲力作,成为中央宣传部等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中唯一一部晋京献演的越剧作品,在第17届中国戏剧节斩获优秀剧目奖。
攀峰
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越剧与嵊州根牵魂连,处处风景。创建于1951年的嵊州市越剧团,更是越乡的文化品牌。
近年来,嵊州市越剧团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节点,立足于嵊州本土文化,不断推出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推动文艺作品攀高峰。
“当下越剧艺术传承与创新,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剧目创作同质化现象。”朱杭灿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许多戏曲院团在运行机制、演出剧目和表演风格等方面互搬互抄,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二是当下盛行的外请专家创作模式,使得许多戏曲院团的主创团队高度重叠,形成相似的剧目风格。
作为越乡唯一的专业院团,朱杭灿坚持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越剧发源地的文化资源,植根传统,原汁原味。比如在唱腔、念白上的原汁原味,以及演奏中的地域风格特征。再如,整理恢复一部分传统老戏,甚至尝试着挖掘一些老腔老调,充分保护和传承越剧精髓,并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
专注于越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以越剧惠民为己任,每年组织几百场次的公益演出。“越乡越韵·全国越剧万里行”、精品剧目全国巡演活动,将越剧送到长城外、南海边,在演出服务中传承越剧,唱响了“培根铸魂走基层,真诚服务见精神”的时代旋律。
明年是越剧越剧诞辰120周年。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正在创排一部反映百年前嵊州越剧前辈破旧立新、承基通变、推动女子越剧繁荣发展的新剧目,旨在以剧述史,向越剧120周年诞辰献礼。
“越剧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坤生(女扮男)为常态的戏曲剧种,‘全女班’的设置既很好地体现出越剧典雅细腻、极具江南灵秀之气的特色,也反映了越地女儿自立自强的女性主体意识,是时代进步、女性个性发展的重要见证。我们要用越剧这一艺术形式,展现越乡儿女解放思想、勇立潮头,用实际行动奏响时代最强音的壮举。”朱杭灿对此信心十足。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