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牛新闻推出绍兴首档原创夜读专栏《夜读》。所有文章由越牛新闻记者和越牛特邀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这里有街头巷尾的市井人情,有职场家庭的酸甜苦辣,有平凡人生的非凡瞬间,也有天马行空的小说爽文。今晚9点,我们来读《她的鞋》。
【福利放送】
用文字记录思考,用分享点亮共鸣。今天起,您在《越牛夜读》栏目留下的每一条真挚评论,都将能为参与抽奖的“入场券”。(福利详见文末)
她的鞋
作者:水星
依依刚上初一就到校舞蹈团报了名,她等这天很久了。
舞团里的鞋都是统一发的,领舞阿潇却有自己的舞鞋,湖蓝的底色绣着粉红的荷瓣——奇异的美。阿潇稳坐“元老”宝座,即使已升初三也被团长老师强留着。独自坐在角落的阿潇朝依依微微一笑。
依依踩着新领的舞鞋跳向阿潇,笑眯眯地说,“姐,我终于和你一起跳舞啦。”又隔空摸了摸阿潇的舞鞋,对阿潇展现出一脸羡慕,“改得真巧,我妈妈对你可真好!”阿潇霎时变了脸色,抓起舞鞋扭头就走,留依依一个人坐在压腿杆上畅快地晃着腿。
此刻,各个学校的舞团即将上台表演。都检查仔细了吗,衣服都扣好了吗,鞋子没问题吗,妆还要补吗?身后传来团长老师紧张的呼喊。人群中突然爆出一阵惊呼声,所有人都聚向声源。
阿潇低着头一动不动地站在中间,手里提着那双蓝色的舞鞋,说是蓝色已不再合适,它的表面裹上了一层灰白,犹如掉进了装满面粉糊浆的桶里,浑浊的乳液顺着鞋尖缓缓滴落。
团长老师跳起来一把拽过鞋子,双手颤抖地盯了会儿,是谁,谁干的!鞋子从她手中滑落撞地发出委屈的闷声,地面也沾染上厚薄不均的白色。依依一抬眼发现阿潇正望着自己,神色冰冷。人群渐渐散开,阿潇却悄悄飘到依依身后,轻声说,是你吧。依依昂起头克制住声音的颤抖,凭什么就是我,没准儿是你自己嫁祸!
“你的鞋底沾了白灰。”阿潇似乎笑了一声,转身就走。
临上场前,依依在后台被道具砸到脚,团长老师连声抱怨这次不知倒了什么霉。
上不了台,依依只好溜到花园等。很快有人从舞厅出来,从依依身边经过。“那个领舞跳的真好,还是光着脚的!”“没有她,第一名肯定给了别的团!”
凉风吹花了依依湿漉漉的妆容。一只手突然搭在依依肩上,居然是阿潇。依依瞪大眼睛哭出声来。阿潇拿出纸巾在依依脸上胡乱擦了把,语气有些嫌弃,“爱哭鬼,丑死了。”依依哭的更厉害了。阿潇笑出声,“别哭了,你倒帮了我不少。”依依从震惊中抬起头来,阿潇已经走出好远。
寻了一圈才发现,伤痕累累的舞鞋不知被谁随手扔进了垃圾桶,依依挽起袖子,屏住呼吸,却始终没有勇气将它捞起。
回到家,楼上传来激烈的争吵声,一向慈祥温和的奶奶居然动怒了。天花板传来重物的撞击声,依依心惊胆战。待动静小一些,依依蹑手蹑脚地爬上老式的木质楼梯,恰好碰上阿潇跑下来。阿潇的眼睛肿胀,裸露的两条胳膊上布满了细细密密的新鲜伤痕,一片殷红刺痛了依依的眼。奶奶握着竹条追出来吼着,“到底扔哪儿了,捡回来!”阿潇将头一扬,“不知道!”
奶奶气得浑身发抖,一下将竹条掷过来,砸在阿潇身上也砸到了依依。
依依连忙说,我知道在哪,我去捡。她以最快的速度跑回比赛场地,将面目全非的鞋子带了回来。奶奶一把夺过鞋子,拧着阿潇的耳朵骂骂咧咧地把她拖出院子,要阿潇到小河边将鞋刷干净。依依跟着去,给她们打手电筒。
阿潇一点点洗着鞋,几缕发丝散落额前。奶奶不再骂,只是叹气,时不时给阿潇一个眼刀。河面上,白色的液体一点点晕开。奶奶最终夺过另一只鞋,弯下腰,跪在河沿心疼地刷洗。三个人中只有依依站着,她静静看着河面,静静看着灯光。
阿潇似乎揽下了所有罪责,依依的心一点一点往下沉。她想起自己和妈妈刚进入这个家时,奶奶送给妈妈一把长命锁和一双绣鞋——湖蓝的底色澄澈淡然,粉红的荷瓣绣得栩栩如生,千层底的针脚细致平整;奶奶希望妈妈活得久、走得长,不重蹈阿潇的妈妈体弱早逝的覆辙。然而依依连摸都没能摸那鞋子一下,妈妈就将它改制成舞鞋,送给了爱跳舞又有天份的阿潇。
依依对妈妈的埋怨和对阿潇的嫉妒不是一天两天,她怨妈妈总是低声下气讨好阿潇。
依依想笑,阿潇肯定不知道鞋子原本是奶奶送的,阿潇对鞋子的不屑与厌恶表现得太露骨了。“这鞋可真丢不起。”依依微弱的咕哝声融进水面的涟漪。
噗通!阿潇洗的那只鞋子霎时间狠狠砸进水里,漂出老远。奶奶暴喝一声,抡起胳膊甩给阿潇两个耳刮子。阿潇一边挨打一边瞪着依依大声地喊,我就是不喜欢这双鞋,我就是讨厌你妈妈!
依依的泪水不可抑制地流出来,同所有的酸涩隐没在一片黑暗中。
奶奶呆住了,继而老泪纵横,她的两个孙女谁都不知道,这双鞋其实是她的嫁妆。
越牛夜读 | 留言有礼,晨光相伴
即日起,若您在《越牛夜读》栏目内已发布的文章内留下评论,就可于(8月18日)9:00参与抽奖。
我们将在留言区抽取10位幸运读者,每人送出1份的封居斋荠菜灌汤水饺(500g)。
领取地址:牛市倍自提点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鹿池路伟丰文创园艺博楼一楼(伟丰号绿色建筑物旁)
思想与美味同行,期待您的足迹与思考!
(点击下方可阅读往期越牛夜读文章↓↓↓)
作者: 编辑:黄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