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柯桥街道大渡社区的“楼道”在当地出圈,该社区通过开展“寻找身边的‘和美楼道’”活动,让下辖5个小区中的36个楼道以“和美”之名集中亮相。笔者认为,“和美楼道”获群众好评,不仅说明楼道在小区中的示范效应,更能够从中看到基层治理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的生动实践。
36个“和美楼道”因居民结构不同呈现出差异化的亮点,而文化辐射是“和美楼道”最具温度的延伸,这也让“和美”理念从少数楼道的“盆景”,成长为整个社区的“风景”。大渡社区的“和美楼道”深谙“文化不是陈列品,而是黏合剂”的道理,通过将地域特色、家风故事、邻里温情融入空间设计,让文化从楼道向家庭、向小区自然流淌。例如,润泽大院一楼道居民自发捐出的老照片组成“时光墙”,从黑白影像里的菜地农田到如今的现代小区,唤醒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这种文化辐射绝非单向输出,而是激发了居民的创作欲与参与感,有人主动为文化墙更新内容,有人将自家的家风故事写成短文投稿,更有年轻人用短视频记录楼道里的暖心瞬间。当楼道文化渗透到家庭茶余饭后的闲谈中,融入小区节庆活动的策划里,“和美”便从空间符号升华为社区的精神共识,形成“一户带一楼,一楼带一片”的文化共振。
“和美楼道”的辐射效应,还体现在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米”难题上展现独特价值。楼道作为居民每日必经的“生活场”,其治理效能直接影响居民的获得感。大渡社区通过“楼道议事会”“红管家”等机制,让居民从社区治理“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种自治经验向小区层面延伸后,催生出“小区微治理委员会”,将楼道议事规则升级为小区公共事务决策机制。从楼道自治到小区共治,“和美楼道”构建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秩序,更是一套“大家事大家议”的治理逻辑,让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警,从行政推动转向居民自觉。
从36个“和美楼道”到整个社区的“和美生态”,大渡社区的实践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基层治理的突破点,往往藏在居民最熟悉的日常里。当居民自筹建设的楼道成为传递文明的“驿站”、凝聚共识的“磁场”、化解矛盾的“缓冲带”,其辐射出的能量最终让“和美”成为社区最鲜明的底色。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