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越读越有味 全民读好书”乡村读书会举行 童书悦享 走读马剑

2025-08-04 11:30

来源:

7月29日,由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绍兴图书馆、诸暨市马剑镇人民政府、诸暨市越民生义工团联合主办的“越读越有味 全民读好书”乡村读书会在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侯门山乡村图书馆举行。

本次读书会以“阅读+乡土”为核心,通过“童书阅读讲座”与“走读马剑老街”两大特色环节,让40多名来自诸暨五泄、马剑等地的乡村儿童,享受了一场浸润书香的乡村阅读盛宴。

童书讲座:走进标点世界

孙悟空不认识标点?哪吒赶跑了24个老师?太乙真人了解《标点真经》的真相……在侯门山乡村图书馆的一间教室里,“中国好人”、浙江省教师书香人物、高级教师陈可英,带着其与王玉良合著的《孙悟空大闹标点国》(全4册),与孩子们一起走进奇妙的标点世界。

据介绍,这套少儿功能性图书把标点符号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里,将枯燥的标点学习变成了一场有趣的奇幻冒险。书中为孙悟空、嫦娥、二郎神等经典神话人物战胜标点狂魔、夺取《标点真经》展开精彩故事,13种常用标点的用法与规则自然融入其中。每个章节后还有“挑战悟空学标点闯关课堂”,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在课堂上互动,陈可英特意邀请了“孙悟空”坐在学生中间,和大家一起听讲座。讲座中,她通过拆解“标点达人秀”“唐僧的‘脱口秀’”“都怪提示牌”等经典片段,分享“读故事学标点”的方法,引导孩子们用奇思妙想写作,在妙趣横生中阅读。

记者在现场看到,孩子们对这套童书以及讲座的内容都十分感兴趣,向陈可英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与标点、书籍创作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让孙悟空去取《标点真经》呀?”“书里的小点点那么小,为什么要给他那么重要的任务呢?”等,让盲盒问答环节热闹又有趣味性。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诸暨籍作家田渭法在听完讲座后表示:“陈老师的讲座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将传统文化、儿童文学与教育完美融合,不仅让孩子学到知识,还打开了他们的想象力,对培养下一代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很有帮助。”

走读旅程:品读老街历史

“走读马剑老街”是本次读书会的又一重头戏。孩子们在陈可英、田渭法的带领下,走进戴氏宗祠、手工作坊等,开启了一场深度“阅读”马剑老街的走读旅程。

“明朝三代御医戴思恭,他走遍乡村治病救人;元末的戴良在这里著书,写下《九灵山房集》;抗战时期,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曾在此秘密活动……”在戴氏宗祠,田渭法化身特邀“讲解员”,声情并茂地向大家介绍马剑戴氏的历史,以及戴氏宗祠的历史价值。孩子们穿梭在充满着古韵的宗祠内,看着一块块代表着马剑戴氏辉煌历史的匾额,听着一个又一个戴氏人的故事,品读着历史深处传来的声音。

据介绍,戴氏宗祠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咸丰十一年(1861)因战乱遭焚毁,同治六年(1867)重建。这里也曾是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的驻地、浙东解放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办公地点,如今,戴氏宗祠已演变成为省级乡村博物馆,展厅内有马剑革命历史馆、民俗文化馆、戴良馆、戴思恭馆等多个展馆,展出包括革命历史文物、民俗文化纪念物、牌匾等文物。

除了参观戴氏宗祠,孩子们还走进“越来越好手作坊”,在诸暨市最美志愿者王见红的带领下,一起制作五颜六色的扭扭棒;在“棒冰姐”的叫卖声中,接过冰凉的白糖棒冰,尝到了“时光里的纯粹滋味”;在巷弄头,展开热闹的水球大战,笑声响彻老街。一个又一个活动,串起了这一趟走读旅程,也让孩子们在老街的一砖一瓦中,增添了更进一步品读的兴趣。

“我家就在马剑镇,这是我第一次通过走读的形式,认真听宗祠的故事,很有意义,我计划回家再仔细查一下戴氏宗祠的资料,写一篇暑假作文。”一位前来参加读书会的学生说。

这位学生的计划,也得到了不少参与读书会的学生的认可,一位来自五泄镇的学生说:“走读就是一次沉浸式旅游,我们既看到了家乡的历史,也品味到了家乡的美食,更增添了对家乡的热爱。”

乡村阅读:开出希望之花

本场乡村读书会全程持续了近8个小时,陈可英作为策划人和主讲人,一刻都没有离开孩子们的身边,这就是她从事公益阅读事业后的常态。“我是一名领读者,我希望通过此类读书活动,让书本知识走向乡村,使乡村的孩子都爱上阅读。”陈可英说。

活动中,陈可英被问及:“为什么要写童书?”她介绍了自己在中学任教20年后转身到小学任教的经历。“一切都源自公益,让我成为一名为孩子们写作的老师,成为了国内多家少儿杂志的专栏作者,出版了多本图书。”她说。截至目前,陈可英已出版诸暨市乡土文化读本《马剑》《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等图书。

陈可英与公益阅读结缘已经有十余年,在这期间,她组织了“分享书香分享爱——流动书屋”活动,为诸暨岭北镇、东和乡、东白湖镇、马剑镇等边缘乡镇的留守儿童赠送了数千册图书,还约请童话作家汤汤及本地作家梅芷、弘虫、楼海霞等开展公益讲座,让留守儿童爱上阅读和写作。

本次读书会讲座的举办地侯门山乡村图书馆原址曾是陈可英的小学母校——上和学校,后由于校点撤并停办,成了一处闲置之地。2017年初,陈可英带领越民生义工团发动社会力量,将这个闲置老学堂改造成了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平台,一座乡村图书馆应运而生,在小山村里散发出阵阵书香。

老校舍留下来6间教室,其中3间用作教室和活动室,其余3间教室被划分成少儿类、青少年类、成人类不同主题的图书室,共拥有经典名著、英语绘本、地方名志等5000多册书籍。每到周末,这里就成了留守儿童的乐园。陈可英和公益团队还以此为阵地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耐心“伴读”留守儿童。

据悉,陈可英已经带队组织了200多场公益阅读活动。她说:“阅读不止于书页,更在乡土间。乡土是一本摊开的大书,等待着孩子们用脚去丈量,用手去触摸,用心去读懂。”她希望能让优质阅读资源跨越城乡边界,让乡村的阅读之光愈发璀璨。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敏霞 编辑:宋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