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据AI生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继续接受教育,充实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新加坡、意大利、德国等国探索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积极开展老年教育活动,让老年人有机会不断接受教育、学习新生事物,丰富他们的生活。
新加坡——
向50岁及以上的公民提供上千种课程
退休后,新加坡的林女士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公寓楼下的乐龄活动中心。这里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包括手工艺品制作、丙烯画、中医保健推拿等,课程丰富且价格合理。林女士说,老年人在这里上课不仅活跃思维,还能够学习新技能、结识新朋友,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新加坡《2024年人口简报》显示,65岁及以上公民占该国总人口的比例已从2014年的12.4%增长至19.9%,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4.1%。为了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充实,新加坡于2015年投资30亿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约合5.6元人民币)推出“幸福老龄化行动计划”,并于2023年更新了该计划。该计划的重点之一就是支持老年人不断学习。在该计划下,全国乐龄学苑于2015年成立,以满足老年人对于学习的需求。
全国乐龄学苑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等多所大学、艺术机构和社区机构等合作,向50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公民提供1000多种课程。授课地点遍布新加坡各地,课程包括信息科技、人文学科、商业金融、传媒、艺术设计等传统学科,以及手工制作、烹饪、保健等生活技能科目,并定期更新。
新加坡政府积极推行终身学习,鼓励并支持民众在不同阶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68岁的孙先生在计算机领域工作多年,退休后他报名参加了乐龄学苑和工艺教育学院合作主办的网络销售课程。孙先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网络营销知识,尝试开起了网店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意大利——
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憨态可掬的宠物、空旷的乡间小路、结伴而行的儿童……不久前,一场名为“多彩人生”的画展在意大利中部城市古比奥举行,油画布上展示的是一群老年画家对生活的所思所感。活动主办方古比奥老年大学校长卢琪安娜·巴尔迪内莉表示,学校与当地艺术家合作对老年学员进行绘画培训,取得了不错效果,让学员们的才华和热情得到了更好施展。
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意大利65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24.3%,80岁以上老年人占7.8%,全国人口平均年龄达到46.5岁。如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是社会各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意大利老年大学协会成立于1980年,目前已在意大利拥有330家会员单位,会员约8万名。遍布全国的老年大学大部分由意大利地方政府或社会团体组建,开设的课程以语言文化类为主,也包含人工智能等紧跟时代前沿的课程。
除了老年大学,一些老年人还通过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项目来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意大利各大城市普遍建有老年人社区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场所和文化、体育方面的课程。意大利一些全国性的社会组织,如积极老龄化协会、全年龄团结协会等,面向老年人组织考古挖掘、环境保护等主题志愿活动,鼓励老年人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今年年初,意大利政府通过了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新法案,鼓励各类高校和社会组织开展相关课程,助力老年人提高社会融入度。
德国——
高校办“第三年龄学院”,老年人也可拿学位
打开德国老年学术协会网站,醒目位置写着一句标语:“学习无关年龄。”这句话,是对老年教育理念的一个生动阐释。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德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2.4%。德国政府倡导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至2023学年冬季学期,德国大学共有约3万名旁听生,其中1.25万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
以法兰克福大学为例,该校在1982年就为老年人成立了学科教育机构“第三年龄学院”。该学院目前有60岁以上老年学员2700多名,提供法律、经济、社会、语言和自然科学等数百门专业课程,并鼓励参加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的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法兰克福大学文学和电影学者娜塔莉·米斯帕格尔自2017年起一直在该学院教学。她表示,学生们准备得非常充分,参与度很高,这些老年人来这里上课的目的不仅是获得证书,还是追求知识和快乐。
除了讲座和培训活动,德国大学还可为老年人提供正式的学位教育,专业涵盖老年心理学、老年医学、老年职业技能培训等。除了以高校为依托的老年大学,还有老人学院以及其他老年教育组织提供的不同类型的学习课程,形成了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模式。
作者: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