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先生是我在中国美院攻读研究生时的导师。他以五年心血浇铸的巨著《中国书画收藏史》横空出世,正是对这一文明密码的解答。
斋名“苦竹”,恰是叶子先生学术人生的精神隐喻。1948年生于杭州、祖籍绍兴的他,血脉中流淌着江南文脉的基因。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主任、中国美院特聘教授、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多重身份凝聚成其独特的学术视野——
他不仅是理论的构建者,更是实践的掌灯人。
他是一位深植于中国书画鉴定与收藏沃土的学者,以“精于鉴赏,工于庋藏,潜心学问,著述等身”闻名。从《中国书画鉴定通论》到《中国书画鉴藏大辞典》,其三十余部学术著作串联起中国书画鉴定学科的筋骨。而这部《中国书画收藏史》,则是他学术生涯中一场长达四十余年的夙愿奔赴。
著书之路布满荆棘。早在2001年中国美院讲坛上,面对学子们对书画收藏史知识的渴求,彼时的先生已埋下夙愿的种子。然而真正动笔时,“体例编排耗时三月”“图籍资料极度匮乏”等难题接踵而至。更令人扼腕的是,书稿中途遭遇重症与疫情的双重夹击。在化疗后的虚弱中,他凭借“苦竹”般的韧性伏案耕耘:“五易其稿,终于今年四月完成了这部多达六十三万字的书稿”。
作者以宏阔的视野,首次将中国书画收藏的历史脉络完整呈现于世人面前。从魏晋南北朝文人士大夫的雅集清赏,到隋唐宫廷的煌煌巨藏;从两宋内府《宣和画谱》的精密著录,到明清江南巨贾文人的蔚然成风——全书七章恢宏架构:首先提纲挈领阐述书画收藏之特性和价值,进而详尽全面论述了自魏晋南北朝起,历经隋、唐、宋、元、明直至清代末,千余年来整个中国书画收藏的发展历史,并条分缕析历代皇室秘藏、私家庋藏、著录专书、作伪伎俩、艺术市场乃至款识印记的流变,但凡有关书画鉴定与收藏的内容包罗殆尽。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通史”,使散落于历史尘埃中的吉光片羽终成体系。
全书从文化学的发展出发,通过全面而详细的研究与论述,揭开了中国书画收藏的真实历史和发展规律。书中指出,书画收藏绝非简单的聚敛行为,它的本质融合了“品评、欣赏、鉴别、庋藏、流传、著录”等方面,是一门熔艺术欣赏、美术批评、真伪鉴别与历史考据于一炉的综合学科。书中对《宣和画谱》《石渠宝笈》《清河书画舫》等历代经典著录的深度剖析与对作伪史的敏锐洞察,为鉴定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坐标与理论武器。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