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业态玩出新花样。记者走入麦芒餐厅的厨房,热气裹着香味扑鼻而来。负责人蒙嵩和团队正在调菜单:油亮亮的冰镇酒糟小龙虾、裹着玫瑰花瓣的鹅肝,团队将《种地吧》节目中出现过的小龙虾、玫瑰花都变成了招牌菜。“这道‘龙舟翘嘴鱼’,就是从三墩镇端午龙舟赛得来的点子。”蒙嵩指着盘子里弯翘的鱼身说,这些创意融合菜在食客中人气颇高。以综艺内容为核心,餐饮、直播、农业、文创等不同行业相互赋能、共生共长。
“‘种地星球’是多面的,它不仅是商业孵化平台,也是科技应用的试验场。”蓝天下传媒集团董事长郑伟龙介绍,眼下包括麦芒餐饮等14家品牌企业入驻“种地星球”,营收已经破亿元。“我们马上开放农文旅的科技试验场。”郑伟龙望向窗外交错分布的农田和商业街区,“将来,自动驾驶接驳车、智能萌宠机器人,都能在这里首秀。”
乡土文化重塑新概念。《种地吧》成员王一珩、何浩楠、鹭卓将后陡门音译成“HOLDOUMEN”做潮牌,巧妙地将农耕元素融入设计,比如农作物元素转换为几何造型,成了配饰上的金属件。“现在来这里打卡的年轻人,一大半都穿着印有咱村名的潮服。”山联社区党委书记汪国建望着田埂上拍照的游客,言语间难掩骄傲。后陡门的乡土文化没有在城镇化浪潮中褪色,反而以次世代的表达方式,在年轻群体中生长、流传。
村民的生活也有了新盼头。汪国建朋友圈的照片里,通往后陡门的三条主路车流如织,排起长龙。这是“种地星球”投用前的压力测试:6月底,“十个勤天”杭州奥体中心演唱会期间,足足10万人赶来后陡门打卡。三墩镇顺势推出16项涵盖文化风物、特色产品等的资源清单,本地餐食、手作文创摆进了“后陡门小市集”。村民惊喜地发现,在家门口不但能卖茶叶蛋,还能卖情绪价值。创业青年董一霏在此支起3平方米小摊,她和团队设计的“立方小伴捏捏乐”挂件,主打呆萌、治愈,短短几天卖了2万多元,差点爆了仓。
“眼下,近40名村民在‘种地星球’上班,精品民宿、萌宠休闲等业态开业后,还会有更多岗位。”汪国建和叶顺虎漫步在田野旁的勤天小镇,商量着未来的规划。不远处,59栋沙漠风别墅正在装修,其中的社区集体资产已经完成招商。这两位在综艺中多次客串的“嘉宾”,打算将镜头里的互动搬到线下。
“试试立夏饭?”汪国建提议,想起节目里和少年们生火做饭的热闹场景,他指向水杉树方向,“就在那儿,你烧一把火,我切一个菜,让游客尝尝时令的滋味!”
远处,水杉树沙沙作响,后陡门的晚霞燃得正烈。这片被青春唤醒的土地,正等待一场更滚烫的丰收。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