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全国有名的“围棋之乡”,历史上出过不少围棋国手。南唐时的围棋大家徐铉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他不但精于实战,还勤于研究,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围棋理论家,著有《棋图义例》《金谷园九局谱》《棋势》等围棋理论著作。特别是《棋图义例》一书,在围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中外围棋史上第一部全面研究围棋战术的著作。
徐铉(917—992),字鼎臣,五代、北宋间会稽人。因父亲任职江都少尹而举家迁居扬州。徐铉少年时聪慧过人,十岁即能吟诗作文,被誉为“神童”,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成年后先后在吴越、南唐、北宋朝廷为官,任校书郎、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职。除了围棋方面的一些理论著作外,还著有文集三十卷,并主持校注《说文解字》,参与编纂《文苑英华》,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学问家。
徐铉对围棋理论的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他将当时围棋实战中的各种术语和各种着法,归纳总结为三十三种,其中有些直到现在还在应用,如立、行、飞、尖、粘、干、绰、约、关、冲、觑、毅、顶、捺、跷、门、断、打、聚、劫、拶、扑、勒、刺、夹、盘、松、持等。这些术语,其实是对围棋各种着法和战术的概括。徐铉可说是开创了围棋史上全面研究围棋战术的先河。
二是他创造性地分别给围棋盘上的十九道线冠以名称,即一天,二地,三才,四时,五行,六宫,七斗,八方,九州,十日,十一冬,十二月,十三闰,十四雉,十五望,十六相,十七星,十八松,十九客。学围棋也好,下围棋也好,记棋谱是必经的一关。徐铉的这一创举大大方便了人们对棋谱的记录和记忆,对于棋谱的流传、围棋的普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