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上山寻‘矿’”成为出圈的户外活动赛道,也让嵊州市甘霖镇毫岭村意外走红,成为新晋“宝藏地”。每到周末,毫岭村蜿蜒的村道就会被外地车牌“占领”,最多时上百人进村捡“宝石”。
这个“宝石”,其实只是值不了几个钱的萤石而已。一些游客之所以跑较远的路来捡它,只是为了给平淡生活增添一丝情趣。比如有游客将它丢进鱼缸做装饰,有的简单打磨后打上一束光,成了摆件。也有游客则是借“寻宝”之名,索性来了一趟亲子游、避暑游。
一块块不起眼的萤石,居然引得人们不辞辛劳纷至沓来,不禁让人思考:如何以发现的眼光来看待熟视无睹的事物,如何从“寻宝者”的视角来审视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或许,由此我们就会发现:萤石固然没有多少经济价值,但它恰恰能提供情绪价值;人们追求的并不一定是“宝”,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给人带来松弛感的,就一定是“宝”!
从这个意义上讲,诸多藏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只要善于打开想象空间,同样有机会成为“宝藏村”。事实上,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热衷于抽出时间赶赴山村,偷得浮生半日闲。他们或是沉醉于夜色,看萤火虫一闪一闪从眼前飞过;或是登临山顶,抬头望满天繁星;或是什么也不干,就只看着一丛丛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曳……不起眼的萤火虫、狗尾巴草,就如毫岭村的“宝石”一样,让“久在樊笼里”的都市人找到了久违的野趣,捡拾起了少小时的记忆,真正实现了“复得返自然”的深层次精神疗养。
更进一步而言,我们还可以让这些“宝藏”为现有的乡村旅游项目增色。比如我市新昌、嵊州等地的不少乡村都建有漂流项目,但大多只在夏季气温较高、溪水较丰的时节才有大批游客光顾。能不能在春季让游客在溪流中寻找形状不一的鹅卵石?在秋季让游客来溪边观赏摇曳生姿的芦苇丛?甚至将溪流边的小块田地短期出租给游客,让他们双休日前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享受田园之乐,也带动当地民宿产业发展,或许都值得尝试。
有必要指出的是,毫岭村这次吸引众多游客光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位户外活动爱好者在网上发布的“寻宝攻略”。而事实上,该村早就建成了全市唯一一个萤石陈列馆,惜乎因为传播效应有限,始终不为外人所知。如果说这一次毫岭村得以名声大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接下去我们的“宝藏村”就要不等不靠,做好“有心栽花”的文章,切实增强主动营销意识,积极宣传引流,不让“宝藏”沉睡,不使明珠暗投,让乡村风情为更多人所熟知,也让更多人前来乡村旅游,为乡村增添人气与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