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往年易涝小区这次通过考验 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2025-08-01 17:00

来源:

向地下要空间,挖掘蓄水池。受访者供图

监控河水水位防倒灌。受访者供图

  ■ 首席记者 王晓宏

  第8号台风“竹节草”已渐渐远去,越城的天空恢复了平静。在台风影响期间,越城刮强风下大雨,但记者走访城区多个老旧小区、弄堂时,发现原本易涝点位均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发生积水,居民生活如常。这是怎么做到的?

  雨污分流,减轻排水压力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工后,我家再也没进水烦恼了。”昨天,城南街道长城新村24幢居民袁老太说。袁老太是独居老人,她住的房子地势较低。以往每逢下大雨,单元楼门口就容易形成积水,甚至家里也会进水。“每次都是社区干部来帮忙,把家具垫高。”她说。

  去年4月,长城新村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对解决小区“内涝”呼声高涨。“长城新村建成时间长,因为房屋沉降、地势较低及地下管网破损等原因,导致积水问题出现,其中有3处积水点位相对严重。”长城社区党委书记吕尧红说。这次老旧小区改造,实施雨污分流,客观上减轻了强降雨时的排水压力。施工方还在小区建设了泵房,一旦出现积水可及时排水。

  每逢台风天,塔山街道罗门社区干部把附近罗门江水闸的红色水位线作为盯梢的重点。“罗门江的水位一旦接近警戒线,我们就会联系相关部门,及时开闸排水,避免河水溢出,流入沿河罗门西村小区居民家里。”该社区干部说。

  罗门西村是典型的老小区,有多幢房子毗邻罗门江。早些年,遇到台风天等强降雨,沿河居民家容易进水,由于一楼居民家的地面就是地平面,进水带来的损失不小。2017年,在老小区改造时,实施雨污分流,并增加泵站,积水问题初步解决。然而,2021年台风“烟花”影响期间,河水满溢倒灌,有沿河居民家进水。“后来我们发现是没有及时开闸排水,导致河水溢出。自那之后,社区就紧盯水闸上的红色水位线,提前做足功课,把河水倒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绍兴市老旧小区改造片区规划和改造五年计划(2021—2025年)》发布实施后,越城区积极统筹推进,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15个,惠及居民近7万户。今年,计划再改造老旧小区16个,截至7月底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1个已完成改造。

  其中,解决“内涝”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之一。“我们通过雨污分流改造,把雨水和污水分开处置,雨水就近排入河道,污水集中纳管。此外还新建排水泵站、疏通修复排水管道,一些小区的易涝点得到有效解决。”越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

  向地下要空间,因势利导排水

  “小区里新增‘地下蓄水池’后,积水烦恼再也没出现过。”昨天,城南街道朝辉路34号居民戴雅仙说。朝辉路上有多幢老房子,建成有近30年,其中32号和34号两幢房子的居民之前饱受积水之困。戴雅仙说,每逢下大雨,地面积水严重,最深处有30厘米左右,出行困难。车库更是容易进水,导致物品受损。

  南门社区党委书记陈立芳说,朝辉路这几幢房子属于开放式小区,因周边建设项目多,其所在地势逐渐走低,台风天易出现积水现象,其中32号和34号房子受影响最大。借老小区改造东风,南门社区及时向街道汇报情况,希望借助上级力量解决积水顽疾。城南街道建管办借鉴其他社区的成功做法,对改造方案多次调整、细化。经过不断尝试,最终决定在两幢房子前新建“地下蓄水池”。

  该蓄水池耗资近20万元,由城南街道老小区改造项目承担,蓄水池长约100米、深约40厘米,于去年8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台风来临前,我们都会对蓄水池进行检查,保持其库容和畅通。每次下大雨,雨水流入蓄水池,再排入附近雨水管网,地面积水问题彻底解决。”陈立芳说。

  在绍兴火车站附近的车站西路,有一条弄堂两侧是简易平房,以前是铁路员工家属宿舍,建成有数十年,目前居住着10多户人家。因地势较低,这里同样饱受积水困扰。早些年,在铁路部门的支持下,小区建起简易泵房,有积水时自动排水。不过,时间长了泵站老化,逐渐无法使用。今年积水烦恼卷土重来,下大雨暴雨时积水深达脚踝,影响居民生活。北海街道高度重视此事,请来专业施工人员治理。“由于周边地面空间狭小,我们就向地下要空间,在附近挖掘了一处池子,池内设置3只水泵。水位达到警戒线后,水泵会自动作业,把雨水排入附近管网。”火车站社区党委书记诸敏敏说。台风“竹节草”来临前,该水池投入使用,旋即派上大用场,积水问题没有再发生。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