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鲁中校园,见证了又一届学子的破茧成蝶。他们以笔为剑,在书海中磨砺锋芒;以梦为马,在考场上挥洒才华。如今,录取的喜讯载着汗水与荣光而来;未来,他们将带着鲁中印记,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执着与成长。
姓名:沈辰昊
录取高校:清华大学
毕业班级及班主任:高三(1)班 章寅
初中毕业学校:鲁迅外国语学校
爱好与特长:音乐、篮球、足球、羽毛球
收获:逸一时,误一世。
一、在鲁中丈量过的时光,
终化为实力的沉淀
高中三年的大部分时光,我都在鲁中度过。当学校大部分同学回家休息时,我选择留在学校自修。我往往站在窗边目送他们回去,心中有对他们的羡慕,当然,也有一种“既然留在了这里,就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的决心。作为实验班的学生,我在校的时间比大部分同学要多出不少,这并非因为我不爱玩耍,而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鲁中精神始终在鞭策着我,以及“逸一时,误一世”的箴言始终在我耳边回荡。我始终相信,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不是我拥有更高的智商,而是我用手中的纸笔丈量过的时光,化为了实力的积淀。
鲁中不仅是我提升学习成绩的地方,还是我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地方。鲁中有丰富的课外活动,从校歌合唱比赛到运动会,这些集体活动让我感受到班级的凝聚力,培养了我的集体意识;从年级篮球赛到班级羽毛球赛,这些体育活动强健了我的体魄,同时也是紧张学习中合理的调节方式。这些令人难忘的时光,塑造了一个完整的我。
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成绩的取得,并非我一个人的功劳。我不会忘记我的班主任老章是如何在我一次次语文考试失利后帮我分析试卷,制定学习计划,以及数学课上郑老师让我们上台讲解题目,互相交流学习。此外,还有朱老师、任老师、孙老师、邬老师……这些老师是我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同时,同学们的帮助也是我成长的动力之一。从邵同学那里我学到了物理竞赛的技巧与知识,从我的同桌汤同学那里我领略到语文的奥秘,从与我们班一众数学大神的交流切磋中,我不断提升数学功力……
同时,学校也为我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管是校外名师的引进还是强基面试时校领导带队出征,学校一直在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还记得当我首考失利时,商校长找我谈话,并用上一届学长的例子鼓励我,以及高考前,曹书记来我们班级里做动员的场景……
三、只要仍有希望,
便要战斗到底
我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以全区二十多名的分数进入鲁中,高一时,凭借理科的优势多次排名班级第一名。然而,高二后分值的改变和赋分让我的成绩发生较大起伏,只在两次模拟考中考过班级第一名。进入高三后,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成绩的起伏更加明显,而首考前几次模拟考发挥不错,这给了我一种错觉,我对自己的实力过度自信,结果估分430分以上的首考只考了419分。这无疑是对我巨大的打击。然而,我迅速调整了心态,年后早早回到学校自修。此后半年,我顶着“五边形战士”的压力奋起直追,在高考前的模拟考中又回到了班级前列。
然而,当我认为高考已经稳了的时候,结果又将我打回现实。英语和生物的失利让我估分690以上的高考只得了683分。但出分后不久,我得知自己入围强基的消息,我明白这是我最后的机会了。高考分的劣势让我必须用校测拉回分数,之后便是紧张的备考。7月4日,最终的结果出来了,我庆幸自己的坚持得到了回报。学习过程中的起起落落都很正常,但只要还有希望,便不要停止战斗。
(内容来源:鲁迅中学)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