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闽南侨批收藏与研究专家黄清海,携手闽粤多位侨批收藏者筹划出版《烽火侨批:华侨抗战印记》一书。近日,记者从他们提供的大量侨批中发现,有几十封烽...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闽南侨批收藏与研究专家黄清海,携手闽粤多位侨批收藏者筹划出版《烽火侨批:华侨抗战印记》一书。
近日,记者从他们提供的大量侨批中发现,有几十封烽火侨批直接揭露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它们是饱含血泪的侨批,亦是声讨侵略者的不朽字据。这些凝聚着民族血性与赤子忠诚的纸页,彰显了中华儿女面对深重苦难时,那份血脉相连、共御外侮的深沉伟力与决绝信念。
“我辈图存莫苟安”
在一封1932年10月5日菲律宾吴修篇寄给晋江吴身铙批信的信笺上,印有“东北奉天小西门寇兵检查中国行人之状”图案和油诗文字:“扶桑三岛等弹丸,地狭人稠立足难,为达争存行剥夺,伺机猎食择肥胖”“中华不幸当卫要,我辈图存莫苟安,自决同心营国产,无形可致野鹰残”。在当时特定时代背景下,该笺的使用和流通,发挥了警示、宣传抗日的积极作用。
信笺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由菲律宾华侨李兆樑的公司印制的。侵占东北三省后,残暴的日军对我3000多万东北同胞烧杀抢掠,犯下了惨无人道的罪行。在奉天(今沈阳)小西门通行的国人必须经过日寇的无理检查。海外华人华侨闻讯后义愤填膺,纷纷向国内捐钱捐物,表达誓与日寇抗争到底的决心。这封批信的信笺正是抗日烽火的浓缩表现,它强调中国人民必须奋起抗争,保卫家园;必须团结一心,通过自身发展,抵御外敌。
“登岸捉十六七岁女子40多人,又抓壮丁100多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全民族抗战打响。当年10月,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军悍然对闽南沿海地区施行轰炸、掠夺、奸淫、烧杀等野蛮行径。1937年10月,晋江东石郭岺乡的郭章纯寄给马来亚太平埠的儿子郭燕趁的回批,记载了日军在晋江、南安、金门等地进行轰炸并掳掠女子及壮丁的史实。回批中写道:“现际咱厝十分扰乱,汝父代替工开炮台及战河[壕],三日登[顶]二日,极于蜗苦矣。金门被日军所占了,登岸捉十六七岁女子40外[多]人,又于[抓]壮丁100外[多]人,带上战船,未知如何情俗也。安海车头[站]被掷炸弹,水头街尾、衙口街被掷伤30外[多]人,此地头安宿未知可能久长乎……”(注:该侨批多用闽南方言叙事,“[ ]”内为其所表达之意。)
1937年11月,晋江东石蔡长呌在寄给女婿郭燕趁的回批中也称:“惟前日敌机来炸五里桥,以致住民纷纷逃出外乡,以后不知欲变如何?尚难逆料。”
这两封回批系一条信息链,讲述了闽南遭受日军袭击的苦难,以及民众被迫逃难等情况。1937年10月至11月,日军以金门为据点,接二连三对福建沿海进行骚扰,在闽南沿海投掷炸弹,炸死、炸伤了30多人,炸毁车站、桥梁等交通设施。回批上的字句,是故乡土地被撕裂、亲人蒙难的悲鸣。
“外被敌舰封锁,内受米粮物价昂贵”
1940年7月,日寇敌机敌舰进犯泉州永宁、深沪等地。日舰对港口的封锁,导致深沪米价飙涨,百姓生活陷入窘迫。菲律宾马尼拉华侨吴世霖当月寄给深沪人吴庆吉的侨批,记述了家乡惨遭日寇轰炸的历史,以及他汇款施赈的爱心之举。
吴世霖在信中称:“日前此间接到深沪各方电讯,惊悉敌舰敌机七月十六日进犯永宁、深沪,闻永宁梅林被其焚毁枪杀,灾情惨重。我沪亦被炸毙三人又伤二人,其中有敝戚陈绍赐,竟亦罹受此祸……痛暴日之残酷,惨炸无辜平民,值此笼罩烽火漫天,强暴威扰之下,想我沪一般在乡平民,外被敌舰封锁,内受米粮物价昂贵,受此铁蹄双重压迫,其生活窘苦的情形不言可知矣。”不忍见家乡亲人受难,吴世霖在侨批中表达施赈之心,并请吴庆吉等人代为施行:“愚想此条三千元,从中拨出五百元交与后山舍妹荷圈收扣外,弍千五百元意欲移作救济目下东垵之贫民。但因该款数属不巨,只限于东垵一堡局部之施赈,其办法之支配须以赤贫者,按户记口分赈之……”
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与家乡亲人同气连枝,危难时刻也能同呼吸、共患难,这份赤子之心永不褪色。
“日寇兽心之毒,甚至六岁幼女亦作刀头之鬼”
日军侵占东南亚,展开血腥屠杀,造成平民百姓流离失所,生命财产损失无数。在1946年2月16日菲律宾华侨郑勋专寄给福建晋江永宁郑祝治的侨批中,记述了1941年至1943年间日寇残杀无辜民众及儿童的罪行。由于战时中菲两地音讯一度阻断,该侨批延后数年才得以寄出。
侨批中写道:“忆自日寇隔菲岛三年余,于兹未能通于尺素者,甚为念念……弟谨将在日寇里暗中经过情形报告。忆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初八早,日寇飞机炸垊,全岛民众甚是惊慌。越不日,日军登陆垊市,对于怡朗州府人心亦然……至一九四二年,日寇大举兽性,举行大屠杀,于弟前居之社杀起,逢人便杀,逢厝便烧。朗肴蔗园乃华侨之业产,被杀华侨男童女幼八十四人……此次进行大屠杀将及两星期之久,华侨被杀者百……菲人被杀者三十六千人以上,情形甚是可惨,不可言状……至二个月有余,忽传来耗报,舍岳等全眷九人在中途被日寇惨杀,人财一空!弟闻信之后甚是怨惜。日寇兽心之毒,甚至六岁幼女无过亦作刀头之鬼,实之令人痛心矣!”在该批信中,郑勋专讲述他在日占菲律宾3年多时间里遭受日军追杀,百姓、亲人被日军杀害的所见所闻。日军暴行之残忍,迄今读后犹使人脊背发凉,怒不可遏。侨批里每一字每一句,比呐喊声更激越,比控诉书更沉痛。日本侵略者犯下此等恶行,怎能被历史遗忘!
“被敌惨害,刺刀穿心背出”
菲律宾马尼拉林西河1946年12月16日致晋江第三区深沪港内堡胞姊的侨批,透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痛恨。
侨批中写道:“战争燃遍菲岛,鱼雁杳杳。遥想起居佳胜,欣慰奚如。惟母亲近来康健否,二姊处现况如何,祈为示知。惟弟此次被敌惨害,刺刀穿心背出,幸吉人天相,重再复生,藉以告慰……”
侨批于1945年12月从菲律宾马尼拉寄出,从内容看,系二战结束后林西河首次写给胞姊的。在短短的信文中,他写到自己“被敌惨害,刺刀穿心背出”,这是极其具体和骇人听闻的细节,深刻揭示了日军的凶残。
太平洋战争期间,“战争燃遍菲岛”,菲律宾被日军占领,华侨遭受了深重灾难。“鱼雁杳杳”,音讯断绝,战争不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还切断了亲情联系,让家人饱受思念和担忧之苦。作为日军暴行的直接受害者和幸存者,林西河的血泪控诉,让这份痛恨更具分量。
“但为国家民族争地位,虽至任何牺牲则亦在所不惜”
在《烽火侨批:华侨抗战印记》书中,有三封是著名华侨实业家、慈善家庄材鳅从菲律宾马尼拉寄至家乡晋江青阳的批信。这三封批信真实记载了庄材鳅在抗战期间的经历,以及抗战胜利后他对于家乡晋江的捐赠与奉献。
第一封信寄出时间为1945年5月,此时菲律宾已光复,但中国仍有大片地区被日军占领。信中写道:“当一九四二年正月初三,日寇开入岷市,全侨被其残杀不可胜数,斯时惨无天日。岷市中等以上商人大多被指抗日份(分)子,任意拘捕,用尽种种非人道之毒刑毒打,而致死于非命者亦不知几许矣。弟本人亦已(以)抗敌会职员之罪而被拘禁将近二个月之久,其间之痛苦又非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也。本公司所有货物财产均被标封,认为敌产为数菲币达在百余万元。一生经营遭此惨结(劫),夫复何言,但为国家民族争地位,虽至任何牺牲则亦在所不惜……”日寇残杀、拘捕大批在菲华侨,同时还想尽一切办法搜刮他们的资产。庄材鳅被日寇非法拘禁两个月,虽饱受各种非人折磨,但其对祖国、民族忠诚的信念却丝毫没有动摇。
1946年,庄材鳅寄给家乡晋江青阳的两封侨批,除了报平安表达思念之情,更多的是记述他抗日战争胜利后寄回侨批款、寄回药品救济乡民的事迹。从中可以了解庄材鳅有着深厚的爱乡爱国之情怀。其中一封信称:“兹者,吾国抗战八年,虽获胜利,惟生活澎涨(膨胀),民间疾苦疮痍满目,故此帮公司曾托材投带去国币叁百万元,除拨五十万欲救济咱□□□塘而外,余二百五十万元欲救济青阳全乡,款到祈宜出为帮忙,以尽善心为幸。”(注:“□”为模糊难辨之字)抗战胜利不久,庄先生即以自己公司的名义托人携带300万元巨款返乡救济受灾之人。中华儿女民族精神在至暗时刻迸发出的璀璨光芒,照亮了前行之路。
“媳妇并无其他改嫁之意愿,为成益守节”
1947年8月,侨居在马来亚的许子英寄给闽南翁姑(即公、婆)的家书,记载了她与丈夫黄成益“义胆忠孝”的壮丽篇章。
1943年,黄成益、许子英这对结婚两年多已有一个孩子的夫妻,本该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在日寇铁蹄下,他们却迎来惨痛经历。丈夫黄成益,面对“日本鬼子无道南进,侵入马来亚”,坚定抗日,却于1943年“四月间更然被奴寇所掳,受重之罪,故而死”。妻子许子英在丈夫被囚禁时“曾用钱托人,并无所效”,最终丈夫还是惨遭杀害。许子英在信中向居住于闽南家乡的公婆泣称:“至于今日,媳妇并无其他改嫁之意愿,为成益守节”“全望母亲不必过忧虑,媳妇只是告知而已,不必过于眼泪,万望大人玉体自珍,努力加餐为要”。
黄成益面对日军南侵马来亚的暴行,坚持反抗侵略者,最终为民族大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牺牲生命。许子英在丈夫牺牲后,向翁姑禀告家变以安亲心,自己虽身处异国仍坚韧维系生存尊严,避免加重长辈忧虑。书信构建了战争乱世中夫妇的“精神同盟”,而跨越千山万水阻隔的家书告白,更将战争年代的个人经历升华为中华家庭忠孝两全的一座精神丰碑。
“侨批时光机”传播家国故事
日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实践队开展以“烽火里的侨批:闽南华侨的抗战记忆”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成员在徐淑延、李秋云等7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聆听专题讲座、探访主题场馆、寻访闽南华侨英烈后人、宣讲侨批里的抗战故事,追寻闽南华侨的抗战足迹。徐淑延老师感慨道:“一封封侨批承载着海外侨胞的家国情怀,记载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是中华民族抗战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践队成员拍摄制作侨批主题宣传视频近20个,并在视频号“侨批时光机”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讲好闽南侨批故事,为传播闽南侨批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