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北海小学龙洲校区三(5)班
指导老师:赵琴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重于泰山”,为提高小队成员的应急处理能力,近日,我们小队组织了一场以急救知识为主题的学习活动。通过专业讲解与模拟操作,大家不仅掌握了实用的急救技能,更深刻体会到“懂得急救,就是守护生命”的意义。
活动中,专业讲师首先讲解了溺水急救的关键要点。她强调,发现有人溺水时,切勿盲目下水,应优先利用身边工具施救,如向溺水者投掷救生圈、长竹竿、衣物连接成的绳索等,同时大声呼救并拨打120。若必须下水,需从背后接近溺水者,避免被其紧紧抱住。将人救上岸后,立即检查意识和呼吸,若溺水者无呼吸,需迅速清除口鼻异物,开放气道,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即使溺水者恢复呼吸,也需及时送医,因为“继发性溺水”可能在数小时后发生。
针对公共场所可能发生的踩踏事件,讲师重点讲解了预防与自救技巧。她提到,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时,要提前观察安全出口,避免拥挤在过道或楼梯口。若陷入拥挤人群:1、保持冷静,不要奔跑或呼喊,防止引发更大混乱。2、双手交叉抱于胸前,保护胸腔和颈部,身体微微前倾,随人群缓慢移动。3、若不慎摔倒,立即蜷缩身体,双手抱头,双膝并拢护住腹部,尽量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避免被踩踏。发现他人摔倒时,若周围空间允许,可大声提醒周围人绕行,并尝试协助其站起;若情况危险,需优先保护自身安全,再寻求帮助。
喉咙卡异物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急症,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讲师现场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这一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1、成人及儿童(1岁以上):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上腹部(肚脐与胸骨之间),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上向内冲击,重复动作直到异物排出。2、婴儿(1岁以下):将婴儿俯卧于前臂上,头低脚高,用手掌根部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拍打5次;若异物未排出,翻转婴儿仰卧,用两指在胸部中央按压5次,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3、自救:若身边无人,可借助椅背、桌角等硬物,快速冲击上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此次活动让我们明白,急救知识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份责任。掌握这些技巧,既能在紧急时刻保护自己,也能为他人伸出援手。愿我们都能将所学付诸实践,用知识守护生命,让安全伴随身边。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邵正华 编辑:张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