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爬出马甲线,练出肱二头肌? 医生提醒:规范训练有益,盲目跟风有风险 “四肢着地”锻炼火了! 诸暨有支“爬爬团”

2025-07-27 17:08

来源:

  本报讯 清晨五点半,诸暨王家湖公园的小路上,一群人双手着地、屈膝前行,姿势或像婴儿学步,或如鳄鱼爬行,引得晨练者频频侧目。这支由53岁的诸暨市民郭女士发起的“爬爬团”,每天坚持40分钟爬行训练,如今已经持续了3年。

  郭女士告诉记者,她最初因为跑步导致大腿拉伤,加上腰也不好,最严重时都翻不了身。“运动不能停,但又不能再跑步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她在网上看到爬行锻炼的视频,了解到这种运动对颈椎、腰椎康复有益,便决定试一试。

  “刚开始是在家爬,怕别人笑话。”郭女士回忆道,起初每天只练10到20分钟,做扭腰回头这个动作时,头晕得厉害。她说,一开始爬,身体反应最大的是手腕疼,严重时连毛巾都拧不了。为了减轻压力,她购置了垫子、护膝和手套,坚持了一个月后,慢慢感觉手腕有力了,动作也变得顺畅。

  郭女士的丈夫是她的第一个“拉练队友”,鼓励她走出家门,到公园训练效果更好。就这样,两个人开始在王家湖公园人比较少的天桥上爬行。后来,看到郭女士“越爬越瘦”,不少邻居也开始模仿加入。如今,郭女士的“爬爬团”微信群已有23人,日常参与者稳定在10余人。

  “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半集合,先热身15分钟,再进行40分钟的爬行训练。”郭女士介绍,团队训练包含跪地婴儿爬、离地爬、登山式爬、扭腰回头爬等多种动作,结束后还会安排深蹲、俯卧撑等力量训练。“冬天出门全靠毅力,天不亮就得带手电筒摸黑进公园。夏天则是一身大汗,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3年爬行健身下来,郭女士不仅改善了颈腰椎状况,还练出了马甲线与肱二头肌。其他队员也表示,心肺功能、体能水平均有提升。“现在走路比以前轻松多了。”一位队员说。近期,郭女士还学习了更具挑战性的“猫爬”动作,准备给队员上强度,“但也有人中途退出,有的是时间凑不齐,有的是坚持不住”。

  郭女士说,很多人是看了她发的视频而加入,很开心让大家看到了这一健身方式。但在一些肯定的声音之外,也有人阴阳怪气地说这是“返祖现象”。“我才不管这些声音,做自己就行。”郭女士笑着说。

  爬行健身是否有依据?记者查阅资料得知,爬行运动起源于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其中虎势、鹿势就包含了爬行动作,现代康复医学同样认可其锻炼价值。

  诸暨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马超指出,爬行运动核心在于锻炼腰背肌群,有助于减轻脊柱负担、缓解颈腰椎不适;同时降低身体重心,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与心肺功能;改变腹部受力,也有助于肠胃功能的改善。

  不过,马主任也提醒,爬行对肩膝踝等关节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像“鳄鱼爬”这种高强度动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力量与稳定性。建议每次锻炼5分钟休息2至3分钟,单次训练总时长不超过60分钟。此外,爬行运动并非人人适合,更适合有一定力量基础的中青年群体,有眼部疾病、高血压、心血管问题的人群不宜进行此类训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