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过生日就是简单吃个饭,不如过集体生日热闹又暖心!”7月9日上午,张家店村党群服务中心摇身一变成为长者生日会场,20位老人围坐一圈,头戴生日帽,庆祝集体生日,90岁的徐梅云,笑得像个孩子。中间的桌前,93岁的张伯明是现场最年长的,他和另外两位老人一起被邀请至蛋糕前,对着蛋糕许下愿、吹灭蜡烛,在座的老人纷纷鼓掌,一片其乐融融。
“长护康养”站点运营村级负责人张狄介绍,如今村里每月都会开展一场以上手工编织、中医义诊等活动,让老人们在参与中收获热闹、快乐,针对卧床或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还会上门服务。“平时送饭、帮忙打扫卫生,集体生日也没把我落下,专门送长寿面上门,真的暖心!”95岁的陈杏珍握着“长护康养”工作人员的手感慨道。
“蛋糕好吃,活动暖心。”83岁的吕才娟陪丈夫张伯明来参加生日活动,一口气吃了两块蛋糕。她说,现在村里养老很舒心,今年3月,住院许久的张伯明康复回家,与夫妻俩结对的“养老互助员”张英帮助夫妻俩打扫卫生,整理家务,又联系了“长护康养”的专业护理员为两位老人免费上门洗头、理发。
这份“乐”,不止于此。78岁的村民张渭良退休后便回乡养老,将自家小院打造成“老友记”模式,村里乃至周边的戏曲、音乐爱好者们时常聚集于此,吹拉弹唱,乡音缭绕。“现在村里养老不无聊,有得吃,有得玩,有得热闹,我经常去渭良家听他们弹唱!”90岁的周林顺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与邻里们聊着天,指着此前的活动照片,他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村里丰富的娱乐活动。
“互助联守”让“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训,在澄潭乡村焕发出时代新意。新昌县澄潭街道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张娟介绍,为了让老人在家门口“养”得好,更养得“乐”,澄潭街道已挖掘千亩茶园、梅渚古村非遗等本土资源,建立养老根据地式特色互助小院8个,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相聚一堂组织戏曲、养花、剪纸、竹编等活动。
夕阳正红,温情正浓。通过“互助联守”养老服务机制,澄潭街道农村老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幸福养老图景正徐徐铺展……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