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喽!”临近午时,张家店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助餐点饭菜飘香:红烧肉油亮诱人,鸡腿菇炒咸菜鲜香扑鼻,香煎土豆金黄焦脆。助餐员陈美英和陈新凤招呼老人们前来用餐。
“2块钱,一荤两素,味道好量又足!自打有了这食堂,我一顿没落下过!”90岁的黄筱香和80岁的章香琴边吃边聊,满足的笑容在脸上漾开。这“两元幸福餐”的背后,是澄潭街道引入浙江长护健康养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护康养”)专业运营,通过“政府扶持一点、村里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老人自出一点”的模式,让老人家在门口享用安心普惠的营养餐。
然而,张家店村较大,“从村头走到村尾好几里路”,不少高龄、腿脚不便的老人被距离绊住了脚步。“我们住得远,能送吗?”面对期盼的眼神,58岁的陈美英主动扛起了“移动食堂”的担子。
每天中午,陈美英的身影便准时出现在乡间小路上。她的电动自行车,稳稳载着两个大筐,里面是码放整齐、标记分明的保温饭盒。第一站大塘头片一般在上午10点50分到达“取餐点”。村民张林燕的家就在旁边,看到陈美英来了,开心地与她打招呼。张林燕与丈夫都腿脚不便,她说:“能送,我们一定订饭,送不了,我们只能在家凑合烧。”张林燕没想到陈美英真的开始了送饭。
送好大塘头片的“外卖”,陈美英不作停留就返回厨房二次取餐,送往百鸟岭片。百鸟岭片原小店门口,10多名村民边聊天边等待着当天的午餐。“要是走到助餐点吃饭,太远了,脚痛吃不消。”89岁的村民俞六花一边接过陈美英递来的满满当当的饭盒,一边将一个空饭盒递给陈美英。“两个饭盒,空的明天打饭用。”俞六花边说边往家走,五六分钟的脚程,对她来说刚刚好。
一辆电动自行车,稳稳驮起“夕阳餐”。这穿梭于山间小路的“移动食堂”,让张家店的老人家门口“食”有所安。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