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只是一场普通感冒,没想到差点毁了整个夏天!"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刚结束老挝之旅的丁先生(化名)仍心有余悸。
前段时间,丁先生去了老挝旅游,回国后竟突发39℃高烧,全身布满红色皮疹,全身酸痛,关节疼到"像骨头断了一样"。
起初他以为只是旅途劳累,自行服用了“葛根汤、止痛药”等,却毫无效果,于是赶紧来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这才发现自己感染了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
丁先生表示,那里的蚊子确实很多。医生当即安排他入住感染性疾病科病房,予以隔离治疗。经过5天的隔离及对症治疗,患者即康复出院。
此外,张先生全家前往马尔代夫旅行,飞机落地后,张先生的父亲突然觉得浑身发冷,额头滚烫,测体温竟到了38.9℃。紧接着,他4岁半的儿子小宝也开始哭闹说头晕,小脸烧得通红,体温38.5℃。更让人揪心的是,同行的李先生家5岁的儿子小川,同样出现了发热症状,体温38.2℃。
两家人赶紧直奔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时,得知他们刚从马尔代夫旅行回来,当即警惕起来:“最近有没有被蚊子叮咬过?”张先生回想起来,岛上的“花蚊子”特别多,孩子们在沙滩玩的时候总被叮得满腿包,当时也没太在意。医生听他这么说,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染上了登革热。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三人登革热抗原均呈阳性,医生当即安排他们转入感染性疾病科隔离治疗。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它不会直接人传人,但如果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健康人,就可能造成传播。
登革热的高发季节为夏秋季,高温多雨的天气为蚊虫繁殖提供了“温床”,登革热传播风险也随之升高。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份为发病高峰。
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 突发高热(39-40℃),持续3-7天;
▶ 剧烈疼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又称“断骨热”);
▶ 皮疹:多为斑丘疹,常出现在四肢或躯干;
▶ 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
儿童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发热、皮疹或胃肠道不适,家长需警惕。少数患者还可能发展为重症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表现为持续呕吐、腹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需立即就医!
如何预防登革热?
目前没有特效药或疫苗可以完全预防登革热,因此防蚊灭蚊是关键。
① 清除孳生地
▶ 翻盆倒罐,清理房前屋后积水
▶ 水生植物每周换水并清洗根部
▶ 注意花盆托盘、轮胎、空调排水盘等易忽视的积水处
② 防蚊叮咬
▶ 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
▶ 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
▶ 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上午8-10点、下午4-6点)长时间户外活动
③ 社区协作
▶ 台风或洪涝后,及时清理公共区域积水
▶ 配合社区开展灭蚊喷洒工作
感染了登革热怎么办?
若出现高热、皮疹等症状,并有以下情况之一,请立即就诊:
▶ 2周内去过登革热流行地区(如东南亚、拉丁美洲等);
▶ 居住或工作区域有登革热病例报告。
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避免脱水,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同时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一般预后较好,经过及时治疗,基本可以康复。
(内容来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作者: 编辑:严心愉